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指出要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支持数字企业发展壮大。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碧兴物联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碧兴物联)也是当前数字中国企业的佼佼者。碧兴物联不仅拥有数据感知层的仪器,同时还有丰富的大数据应用层经验。在国家数字化大战略下,碧兴物联可以在行业数字化赋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去年年底顺利通过科创板上市委审议并获通过后,近日碧兴物联(688671.SH)正式启动招股程序。根据发行安排,公司将于7月26日进行初步询价,7月31日启动申购。
碧兴物联相关人士表示,借助资本市场的东风,相信企业能够获得更快速的发展,为数字中国、万物互联等国家战略的推进贡献力量。
十一年磨一剑 深耕智慧监测领域
碧兴物联成立于2012年1月,前称为中兴仪器(深圳)有限公司,以此算来至上市时已持续发展超过11年。公司总部位于深圳,是全国领先的生态环境与水利/水务大数据物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公司聚焦于智慧监测领域,潜心钻研前沿先进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致力于构建万物感知、万物联接的物联网数字化系统,提供智慧监测应用和服务,助力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目前,碧兴物联的主要产品为环境监测仪器及系统、环境监测大数据系统、环境监测运营服务和移动接入网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环境监测仪器及系统具体包括环境水质监测仪器及系统、污废水监测仪器及系统、环境空气监测仪器及系统和烟气监测仪器及系统等。
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碧兴物联营业收入分别为3.6亿元、4.08亿元、5.73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3339.15万元、4475.19万元、7273.03万元,公司营收、净利均呈现逐年增长态势。
多年来,碧兴物联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潜心钻研前沿先进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依靠优秀的产品品质与服务,获得了众多客户的青睐。其先后承担了超百个政府环境监测项目、上千个工业污染源在线监测项目、数百个公安特种通讯设备项目等,客户遍及全国。其中包括十四个省的地表水监测国家站项目、多个省的长江经济带项目、近百个省与市县的地表水与大气监测项目、数十个智慧水利水务监测项目,以及数千家电厂、污水处理厂等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项目等,是国内生态环境、水利/水务监测与公安特种通讯设备领域颇具实力和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发力科技创新 用科技成就行业地位
作为科技产业化的重要市场,科创板对于拟上市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研发实力都有着更高的要求。
据介绍,自成立以来,碧兴物联便对创新研发极为重视,结合行业特点,建立了一套适应环境监测领域的高效研发体系。该体系涵盖从需求定义、项目立项、制定计划、开发、批量生产到退市的完整过程。同时,公司设立了《知识产权奖励制度》,保证了自主创新的可持续性。
在高效研发体系的支撑下,碧兴物联通过对多个项目和产品的实践,形成了光度法、蒸馏法、电极法、滴定法、伏安法、光散射法等多个技术平台,并在这些技术平台上开发出了多种在线监测设备,可对百余种监测因子自动监测和智能分析。每个技术平台均面向产业化设计,在硬件模块化、可靠性、可生产性、可维护性等方面具备很强的竞争力。
截至目前,碧兴物联旗下拥有一支近二百人的专业技术研发队伍,拥有273项 专利、软件著作权;29项环保产品及服务认证证书,涵盖水、气及工况监测;8项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公司承担过13项政府课题,其中包括“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等6项国家级课题,足见其技术实力之雄厚。另外,公司还获得多项国家级、行业奖励和认可,包括第四批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1年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一等奖、2019年环境技术进步二等奖、广东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二等奖等。公司还建立了多个协同创新研发平台,先后被认定为广东省环境物联网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偏振光学检测与成像工程技术中心、清华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碧兴物联还积极参与行业内一些标准的编制,努力推进行业规范良性发展。近日,由碧兴物联作为起草企业单位参与编制的《生态系统长期观测数据产品规范》标准正式发布并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上公示和备案。
在核心技术方面,碧兴物联拥有微型模块化水质在线自动监测技术、地表水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超低排放烟气连续监测技术、环境空气在线监测集成技术、智慧环境大数据分析及综合管理应用技术、多角度偏振光散射单颗粒物检测技术、双通道挥发性有机物富集脱附技术等七项核心技术。公司核心技术主要体现在核心部件研发、系统产品研发、大数据产品研发等,从组网维度覆盖了感知层和应用层,从业务维度覆盖了水质、气体等环境监测场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另据相关统计显示,相比同类公司,碧兴物联的行业地位也很明显。2018年,公司提供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水站设备数量排名第二位;2019年,承担国家长江经济带水站建设数量占比33.3%、排名并列第一;2021年承担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水站运维项目数量、提供监测设备数量均排名第二位;2020年度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运营服务行业内最高“四星”评价,且已获得中国环境服务认证首批四个类别和服务证书,证明其具备充足的行业竞争力。
聚焦监测仪器和数字化应用 碧兴物联发力万亿赛道机遇
成立11年来,碧兴物联的发展速度有目共睹。公司负责人介绍,正是因为拥有较高的行业知名度和重大项目业绩、强大的自主研发和持续创新能力、广泛的应用层大数据平台及行业数字化应用经验、覆盖全国的销售和运维网络等诸多优势,碧兴物联才能在商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上市。另外,这也和实控人何愿平强大的理工科背景和多次的成功创业经验息息相关。
据介绍,何愿平1983 年—1987 年 7 月在南京理工大学就读,获得火箭专业本科学士,一度就职于江南机器厂。不过,一直心怀科技报国心愿的他还是决定继续深造,并于1989年进入北京科技大学学习,最终获得工程机械硕士。此后,他短暂就职于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处,任主任科员, 1992年12月,何愿平在科技部中国国际科学中心工作,任国际合作部部长,具备了在高校、国家部委的宝贵工作经验。1997年,何愿平放弃公职,前往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留学并获得金融数学硕士,2001年回国后,先后担任北大方正集团方正东安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总裁,安联投资公司副总经理,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常务副总经理、财务总监及董事会秘书,依托强大的技术背景、丰富的人脉和敏锐的商业触觉,带领碧兴物联一步一个脚印,最终成功上市。 目前,何愿平还拥有中国财政学会 PPP 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客座导师、中国未来研究会企业未来研究分会会长、 欧美同学会澳新分会副会长等多项重要社会兼职,堪称“能者多劳”。
据了解,自 2018 年 5 月何愿平全面接管碧兴物联后,公司在保持主营业务不变的情况下,加大了对智慧环境监测领域的投入,监测因子增多。截至 2022 年末,公司原有的污废水、环境水质、烟气、空气产品均进行了升级,产品的性能、稳定性、可靠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市场地位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期间,在公司产品方面,坚持“自主创新、满足市场需求”等原则,推出了偏振散射大气颗粒物分析仪、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自动监测系统等新产品;在经营管理层面,何愿平也依托自己丰富的经验,大刀阔斧的进行了诸多革新,包括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和加强技术创新、引进高端人才并完善激励机制、完善公司规章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加强目标管理、引进外部投资者补充公司资金、加强市场开拓和完善市场布局等。目前来看,这些举措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碧兴物联相关人士介绍,公司10余年来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坚持监测仪器和数字化应用这两条主线,围绕生态监测、水务水利、公共安全这三大领域不断推陈出新,也获得了政府部门和市场的高度认可。展望未来,公司认为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未来生态监测、水务水利、公共安全等行业的数字化应用将会快速发展,而这正是碧兴物联的机遇所在。公司将紧跟国家步伐,加速推进科学仪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自主研发,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产业自主提供有力支撑,为生态监测、水务水利、农业、公共安全等行业进行数字化赋能。
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上市之后,公司依托精准的仪器感知技术平台和能力,将不断加大感知层仪器的创新研发。目前,公司自主研发的感知层仪器,可对百余种因子进行智能感知和自动监测,已得到业高度认可,未来将一步拓展在医疗仪器、新能源仪器设备等新兴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智慧水利、数字农业等更多领域进行数字化赋能。同时,公司将充分利用已经开发和应用的大数据挖掘、分析和智慧化应用技术平台和经验,充分发挥公司从感知层到数据平台的全产业链优势,实现大数据挖掘和数字化应用。
德邦证券相关研报指出,从发展方向来看,数字经济发展主要包括四大部分,即数字价值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化治理。数字经济规模高速发展,已成为稳增长重要力量。2017 年到 2021 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 27.2 万亿增至 45.5 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13.6%,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 32.9%提升至 39.8%,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我国数字经济开启量质齐升的新十年,预计 2025 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超过 60 万亿元,到 2032 年,将超过 100 万亿元,十年间增长将超 50 万亿元。
公司相关负责人最后表示,创新一直是公司的DNA,面对数字经济、物联网带来的巨大前景,放眼未来,碧兴物联将充分利用自身创新的积累与优势,借助公司上市的机会,将抓住水利水务、农业、生态环境等行业数字化发展的万亿级赛道机遇,助力生态中国、绿色中国、物联中国、数字中国的国家战略,并力图带给投资人、员工更多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