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芮丹丹
由国家口腔医学中心主办,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承办的国家口腔医学中心2024年联合学术年会近期在京成功举办。大会以“共建共享谋发展,聚力前行铸新峰”为主题,国内外相关领域院士、50余位口腔医院院长、百余位知名专家教授,与1400余名各专业参会代表围绕口腔医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前沿技术,探讨未来趋势和发展方向,内容充实、精彩纷呈。会议搭建了全国口腔医学高水平学术交流的又一平台,对于持续发挥国家口腔医学中心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全国口腔医学学科持续健康发展意义深远。
会后,为了深入探索口腔治疗领域的发展情况,记者专程拜访了北京协和医院无痛牙科治疗中心主任景泉教授。作为特殊与复杂口腔疾病治疗领域的领军人物,景泉自2000年北京大学口腔医学专业毕业后,就一直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至今已积累了长达24年的宝贵临床经验。他不仅以精湛的医术赢得了同行的尊敬和患者的信赖,成功的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病痛,还积极将自己的实战经验传授给更多同行。此次访谈,记者将跟随景泉的脚步,一同回顾他在口腔医学领域的三类重要贡献,从攻克复杂口腔疾病难关,到参与制定口腔镇静镇痛专业标准,以及持续为口腔领域继续教育和大众普及教育所付出的努力。
率先开展口腔治疗多学科协同,攻克复杂口腔疾病难关
景泉介绍,口腔科在独立发展后,与其他科室的协同合作有所减少。特别是在近几十年间,随着口腔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专科化趋势的加强,这种趋势愈发明显。传统观念中,多学科会诊往往局限于内外科重大疾病,而口腔治疗会诊则相对被忽视。然而,现代口腔医学的发展已经证明,许多口腔疾病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需要跨学科的综合治疗。
从业开始后,景泉就一直体会到病患在治疗中的痛苦与无助,尤其是复杂口腔病患往往面临治疗困境,没有完整的跨学科协同机制,让病患不能及时得到最好最全面的治疗。面对这一现状,2016年景泉带领团队勇挑重担,成功首创中国最早且最完整的以病人为中心的复杂特殊口腔病患者多学科评估和诊疗模式。这套模式涵盖了精神类病人、身患重疾的患者、孕妇以及配合度较低的儿童等特殊患者类别,形成了一套将口腔科、麻醉科、妇产科、护理人员、药剂科、急诊科等不同科室医生共同参与的诊治模式和流程。在景泉的带领下,口腔科在复杂口腔疾病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成为全国治疗此类疾病的标杆科室。
目前,景泉团队已经成功开展了多种特殊病患背景的口腔治疗案例上千例,包括患有严重系统性疾病的口腔治疗(如心脏病病人患有牙疾的治疗、放疗化疗的恶性肿瘤病人口腔疾病治疗等)、特殊人士口腔疾病治疗(如智障、自闭症、脑瘫病人,精神肢体残障人士等)、孕妇群体以及低龄儿童群体的口腔治疗。这些成功案例不仅彰显了景泉团队的专业实力,也为行业内其他医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景泉及其团队的创新实践,不仅推动了口腔科与其他科室的协同合作,也为提升复杂口腔疾病的治疗水平和患者满意度做出了重要贡献。口腔内有极其敏感的神经,治疗过程中往往离不开镇静技术,这些年景泉在推动口腔镇静技术方面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引领口腔医疗技术革新,参与制定笑气-氧气镇静与儿童口腔局部麻醉指南
据记者了解,我国在2010年前,口腔麻醉中使用的药物主要包括酰胺类药物(如利多卡因、阿替卡因)、酯类药物(如普鲁卡因、丁卡因)以及其他药物,该类药物具有较强的组织穿透性和扩散性,局麻作用较强,维持时间也比较长;但是有很明显的缺点,就是这些药物都会有人过敏,尤其是对利多卡因药物过敏人员比较多。
基于这一现状,我国逐步引入已经在西方国家得到广泛应用的笑气-氧气吸入镇静技术。景泉是首批在国内口腔治疗中使用笑气-氧气镇静技术的先行者,笑气,学名一氧化二氮,是一种无色有甜味的气体,具有轻微麻醉作用,并能使人发笑。患者吸入适量浓度的笑气氧气混合气体,可达到镇静抗焦虑效果,同时保持清醒意识。实践中,他发现笑气-氧气镇静技术起效迅速,30秒即可产生效果,5分钟达最佳,停用笑气后吸入纯氧3-5分钟即可完全复苏。这一特点使口腔治疗更高效,减少患者等待和恢复时间。历经十多年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在跨学科合作、规范使用及管理流程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使他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
景泉经过十多年的笑气-氧气镇静技术实践,不仅仅获得了临床的成功经验,更是将成功经验分享到全国各大医院。为此,在2022年景泉受邀成为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国口腔医学领域最权威专业学术组织)《口腔门诊笑气-氧气吸入镇静技术操作指南》的主要起草人之一。这部操作指南是全国首个针对口腔门诊笑气-氧气吸入镇静技术的权威指导文件,对规范行业操作、提高治疗安全性、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具有重要意义。该指南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在口腔医疗镇静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不仅系统总结了十多年的实践经验,也为口腔医生提供详细操作规范,同时为未来口腔医疗发展提供了有力指导,促进了该技术在口腔门诊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我国口腔医疗技术进步。
另外,在口腔治疗过程中,儿童病患更为特殊,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口腔组织和牙齿结构尚未成熟,如乳牙相比恒牙具有髓室大、髓角高、根管粗、髓腔壁薄等特点,这增加了治疗的难度;而且儿童对口腔治疗的恐惧和焦虑情绪较为普遍,可能导致治疗过程中的不配合,影响治疗效果;对于不配合或需要治疗多颗牙齿的儿童,全麻下舒适化治疗成为一种选择。然而,全麻治疗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同时,家长对全麻的担忧和疑虑也是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景泉经过大量儿童口腔病患的治疗实践中,总结出了适用于儿童口腔治疗麻醉问题的实战经验。就在2024年,他受邀参与中华口腔医学会主导的《儿童口腔局部麻醉的专家共识》起草工作,提供了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共识制定过程中,他关注麻醉药物选择、剂量调整,强调麻醉前评估、过程监测及麻醉后护理,确保儿童患者能得到全方位保障。
这部《儿童口腔局部麻醉的专家共识》,是中国首个专门针对儿童局部麻醉的专家共识,规范儿童口腔局部麻醉临床应用,提高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对推动儿童口腔医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共识为临床医生提供明确指导,促进行业内对儿童口腔局部麻醉的深入研究。
在口腔医疗实践中,景泉不仅成功解除病患痛苦,参与制定权威指南和共识,推动我国口腔医疗技术不断革新与发展,为口腔医疗领域做出杰出贡献;同时,还积极参与并主导多项口腔医疗课题研究与继续教育工作、出版科普类书籍,引领众多口腔医生成长与进步,培养大量各级医院医生,为更多患者带来福祉。
开创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新篇章,推动行业持续发展
医学,作为一门持续发展的学科,对医生等从业人员提出了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的要求。景泉作为口腔医学领域的杰出代表,不仅在特殊复杂病例治疗、口腔舒适化治疗及口腔镇静镇痛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更致力于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景泉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创立并推广了多个医生继续教育的课程。
早在2010年,景泉率先将“口腔舒适化治疗与镇痛镇静技术”形成课程,并作为口腔医生的继续教育项目,每年培养约40-100名学员,累计已培养上千名专业人才。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口腔医生的专业技能,还促进了全国更多地区无痛口腔诊疗中心的开设。
2016年,他倡导并成立了中华口腔医学会镇静镇痛专业委员会,担任副主任,进一步推动了技术的交流与行业的发展。此外,景泉还在中国医药教育学会倡导并主持了“孕产妇口腔规范化治疗”课程体系和考核,该体系被认定为国家继续教育的学分和证书项目。2018年参与组织全国最知名9家教学医院成立了《中国精英医院教学联盟》,并被聘为临床教育学者。
自2019年起,景泉又开发了“系统疾病与牙科诊疗”新的教学体系和课程,涵盖了医学院培训课程和毕业后教育,受到了协和医学院和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等院校的邀请,进行相关体系课程的讲授。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2021年,为了促进了公众口腔健康意识的提升,景泉还写一本科普类书籍《别了,牙科恐惧》,他运用风趣幽默的比喻写法,不仅仅让大众了解牙科、不再惧怕看牙,还让牙科医生进一步的拓宽知识面,至今还是各电商平台上广受欢迎的牙科科普类书籍。同时他还参与了诸多专业书籍的编写工作,例如《口腔急诊处理》、《口腔镇静护理》、《系统疾病患者的口腔治疗》、《孕期口腔保健与治疗》等等书籍。
景泉的教育经验不仅在国内得到了广泛认可,还受到了国际瞩目。2018-2019年,他担任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临床教育Fellow,赴美国梅奥医学中心、芝加哥大学医学院等地交流住院医师培训经验,为中国的口腔医学教育注入了新的国际视野,并作为项目协调人参与了中国首个住院医师培训胜任力框架共识的研究制定工作。
采访临近尾声,景泉提及近期联合学术年会的成功举办,信心满满地展望口腔医学的未来。他表示,随着AI、数字化技术等新兴科技的融入,口腔医学将实现诊断更精准、治疗更个性化。同时,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也将显著提升治疗效果与患者舒适度,口腔医学领域将持续迎来创新与突破。在预防和治疗策略上,口腔医学也将更加注重跨学科合作,与全身健康紧密关联,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的健康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