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消息 会员中心 将文章置顶到百度搜索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投稿咨询】
【我也要发广告】

新人限时福利

心火永续闪耀非遗之光,青大青年织就文化新篇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为深刻领会“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一步增强青年学生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暑假期间,由青岛大学多个学院(部)共XX名同学组成青岛大学“心火相传”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实践团,在校团委李晓涵老师指导下,前往各地区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通过参观非遗工作室,亲身体验皮影戏,木琴等非遗手工艺品,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灵巧指尖上的艺术——泰山皮影

第一站,实践团成员前往山东省青岛市。泰山皮影历史悠久,明代古籍《梼杌闲评》中就有关于泰山皮影的记载,距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201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被誉为泰山文化的“活化石”。为了解泰山皮影的独特魅力,深入体会其中的价值和内涵,让皮影文化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青岛大学“心火相传”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实践团返乡参观青岛的泰山皮影非遗传承,走进了青岛映享皮影研习社。

青岛映享皮影属于泰山皮影的流派,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演出中穿插泰山方言,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皮影戏中的平面人偶以及场面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场馆内有相关皮影文创,每个场次老师会表演三个小剧场的皮影戏:三打白骨精、蛙鹤龟、小蝌蚪找妈妈,每一场时长大约在40-50分钟,观影结束后可以去后台亲自尝试操作皮影,也可以跟着老师做皮影。

在表演前老师科普了泰山皮影的特点,传承人,皮影如何制作制作等知识,让我们感受到了泰山皮影独有的魅力。在观看了老师表演的三个剧场后我们自己动手操作皮影,体验皮影戏是如何演绎的,感受到了皮影戏背后的智慧和艺术。除此之外,我们认真观看了场馆内的皮影相关文创产品,了解不同皮影之间的区别。这个独特的研习社不仅向世人展示了传统工艺的魅力,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我们期待着更多的非遗空间和活动,让非遗文化的火种在时光中继续传承下去,让我们的传统工艺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神秘古老的戏曲——傩戏

第二站,实践团成员来到了贵州省遵义市的傩城。人有难,方有傩。傩戏起源于商周时期的方相氏驱傩活动,又成鬼戏,是汉族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傩戏盛行于贵州、江西和湖南地带,是中国戏曲的来源之一。为了更好的了解探索傩文化,实践团成员来到了傩戏的发源地之一——中国傩城。

作为曾经人们驱祸纳福的主要方式,傩戏在傩城留下了色彩浓重的一笔。实践团成员在出发之前观看了许多关于傩戏的介绍,对于傩戏的背景,历史,派别等有了基本了解,但当亲身看到各色各样的“傩面”,陈列的各种傩舞道具时,仍被这一穿越千年的民族文化深深震撼。它们安静的躺在展柜里,让我们想象着它们过去庇佑人们的光彩。当地的解说告诉我们,随着岁月的迅速逝去,傩戏也逐渐落幕,但它带给人们的希望永不磨灭。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有义务去宣传这一项非遗文化,让更多的人去知道和了解傩戏。传承从未停止,傩戏永不落幕。

香飘四方的传统美食——淮南牛肉汤

本次实践的第三站,实践团成员来到了安徽省淮南市体验当地的特色美食淮南牛肉汤。淮南牛肉粉丝汤是‌安徽省淮南市的一道特色小吃,属于‌徽菜系,具有鲜醇、清爽、浓香的特色。这道美食选用江淮一带的‌黄牛肉为原料,用牛骨头熬制高汤,并使用自制的‌牛油和‌红油增加风味。淮南牛肉粉丝汤的配料包括牛肉、粉丝、‌千张、‌香菜等,有时还会加入‌木耳、‌金针菇等蔬菜增加口感和营养。这道菜肴不仅味道鲜美,还具有一定的滋补效果,是淮南及周边地区广受欢迎的美食。制作简单快捷,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团队成员深入了解了中国传统民间美食——淮南牛肉汤蕴含的文化价值与独特魅力。在淮南牛肉汤非遗文化展览馆,团队成员亲眼见证了一碗红艳艳的牛肉汤的诞生,冒着热气,配上烧饼品尝一口,成员们皆被这醇香可口的美食折服。并与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进一步了解了淮南牛肉汤的制作过程和文化价值。在与淮南牛肉汤传承人的交流中,团队成员不仅了解到了他们的技艺传承经历,还体会到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责任感。

穿越千年的非遗——冶炼工业

第四站,实践团成员来到了成都市青白江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成都青白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成立于2011年,拥有丰富的藏品和显著的展览空间,是一座专门展示和保护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物馆。馆内收藏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物品,向公众展示当地传统文化和技艺。

该博物馆以时间线索为序,冶炼工业发展为核心,民俗样貌变化为点缀,详细为我们罗列了青白江区从古至今繁荣昌盛的冶炼业。首先成员们先去欣赏了夏商周及其之前原始人类的陶制品和铜制品的灿烂文化成果,欣赏了与三星堆文化一脉相承的蜀地铜制品。之后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亲手体验了简化的文物出土后的修复流程,深深感受到考古工作的不易和考古人员的伟大。紧接着我们前往了三国时期及之后的文化陈列,着重了解了以诸葛亮八阵图为首的蜀地智慧。最后我们前往了民国及近现代文化展览区,亲自体验了清末民初时期的蜀地精神风貌和建国后在一五计划帮助下突飞猛进的青白江重工业。

襟河枕海的多彩文化长卷——天津

7月30日,实践团成员前往本次实践的最后一站——天津市。“九河下梢天津卫,三道浮桥两道关。”天津是中国北方的重要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孕育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积淀,在历史上还曾经是多个国家和民族的聚居地,多元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多样的民间艺术形式,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3项。如古琴、木版年画、相声等。

在天津城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薛腾鹿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首先走进天城大古琴弦歌基地,了解学习了古琴的历史、演奏技巧和制作工艺。在工作人员讲解了古琴的悠久历史与发声规律后,薛老师提出让实践团成员们尝试一下弹奏古琴。经过老师耐心指导,实践团成员们学会了最简单的两种指法,弹奏出了一段经典乐章。古琴已经濒临失传,实践团成员希望通过团队的努力,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古琴文化,使古琴文化焕发新生。

天津之旅的第二站,实践团成员来到了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杨柳青木版年画是中国的民间木版年画,据传约始于明朝万历年间,盛于清代中叶。杨柳青木版年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构图饱满,寓意吉祥,雅俗共赏。采用刻绘结合的手法,刻工精美,绘制细腻,人物生动,色彩典雅。

在这里,实践团成员们看到了馆内珍藏的自明代以来杨柳青木版年画万余张,神话故事、乡村风景、名人肖像……众多的题材让实践团成员们目不暇接,而最引人注目的还当属于第二展厅。走进第二展厅,正对大门的墙上挂满了动漫形象,他们在众多传统题材的年画中显得格格不入,颇具特色。讲解员说:“这是博物馆与附近中小学的合作。孩子们创新的打破原有题材,将所学与兴趣相结合,创作出了这一展厅的作品。”实践团成员们陷入到深深地思考中,当即决定设计一些将非遗文化与新兴事物相结合的产品,探索非遗文化新的可能。

最后,实践团成员来到天津市名流茶馆,体验大家耳熟能详的非遗艺术——相声。天津名流茶馆始建于1991年,是改革开放后第一家将相声重新引进茶馆,为相声回归小剧场开辟先河的茶馆,成为天津传统文化艺术的展示窗口。骆玉笙、马三立、杨少华、郭德纲等曲艺界名流均在此登台献艺。整场演出让大家开怀大笑,直呼过瘾,而最吸引人的当属于传统快板书绕口令《十八愁》。演出中,新式相声的创新也吸引了实践团成员的关注,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老包袱,相声演员们对段子的创新与演绎也为演出提供了不少看点。我们想,这也是相声这门传统艺术一直具有生命力,活跃至今的重要原因。

经过了五站的实地探访,实践团成员们感受到了非遗传承人的匠心精神,也希望能够通过他们的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到传承了千年的非遗文化,让这份瑰宝在时代的春水中焕发新生。

青年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肩负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任。他们不仅是传统技艺的学习者,更是文化创新的推动者。未来,期待更多的年轻人走进非遗的世界,积极参与到保护与传承中来,共同构建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继续生生不息。

作者:马文卿 李小萌

声明: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交易请谨慎。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探索
企业
财经
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