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信力一直都是社会非常重要的一环,每个社会人参与其中,谁也有权利去评价一二。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改变,“放开”后社会公信力却下降到近几年最低点,其实事情比较复杂,但是网络发达的今天,也不难在网络与新闻中找到些原因,大概总结以下四个方面。
从封控向放开封控的转型的确比较突然,是不是放开封控没有做好准备?国家卫健委官李斌员给予回复:我们打的是有准备之仗,而绝不是被动放开。
看看上述回复有一定的自信,但是现实呢?啪啪的打脸。
1、缺少退烧药,甚至买不到
2、医院病患增多,大部分地方出现医疗挤兑现象
3、口罩等医疗防护用品过于紧张,甚至买不到
以上三个方面都是社会普遍现象,准备好与没准备好其实一目了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也在新闻节目中回复造成上述问题原因:百姓囤药,生产供应问题,企业人员、医护人员感染问题减少生产与接待患者的量。
其实这样的回答还是比较合理,假设有关部门提前做好准备,这样的问题也不会发生。
1、我国是退热药原材料以及退热药的生产大国,提前加大生产量绝对没有问题。原先封控时期不让卖退烧药或者说控制卖,所以企业对于退烧药的生产过于谨慎。假设有政策改变提前通知到企业,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
2、至于医疗人员感染问题,抗疫三年,大量的医疗人员投入到核酸检测、方舱治疗。也应该积累大量的工作经验而且这些人员队伍能支撑全国核酸检测的任务,对于放开封控的接诊治疗肯定没问题。看来是对于病毒和形势过于乐观,或者说三年的抗疫,医疗队伍的建设还是发展缓慢。
以上真的准备好了吗?甚至还有知名医学之声这样的公众号的文章表示:毫无准备的放开是国家的高明之策。太混乱了,不知道听谁的?人民心中自然有自己的一杆秤。
二、专家预测,专家建议,专家的评论各不相同,到底相信谁?
专家放开封控前预测:
①奥密克戎90%都是无症状
②病毒已经发展和普通感冒差不多
③没必要囤药
④新冠没有后遗症
专家预测后现实情况
①超过90%以上都是有症状
②症状五花八门绝对不是感冒
③买药贵、求药难、胡乱用药
④部分人新冠后身心疲惫
专家在这次危机中的作用真让人大跌眼镜。网络一直批评张文宏、钟南山。张文宏表示:在放开封控前的98%的无症状,不用住院,在家吃药就好了,让人又爱又恨。还有钟南山老师的:接近流感的水平,大家不要担心,死亡率较低,用现在事实证明都是错误的。
曾经吴尊友在发布会讲新冠奥密克戎不是大号流感,看来并没有人听进去,看来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非常重要。接触的疫情多,数据多,亲临防疫一线多,也许更有发言权。
同时对于未来新冠疫情的预测,张文宏和钟南山又出现不同意见。
钟南山院士称,2023年二月底三月初,长达三年的新冠疫情将结束,人们将回归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张文宏则说,第二波新冠疫情是必然的,将在2023年春节到来,而且感染人数可能达到80%左右。
至于张文宏与钟南山预测的疫情发展情况到底谁正确,真的不想去想象了,专家意见听多了,许多有问题判断起来有点难。不过有过经验的香港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教授金冬雁则认为,BQ.1和XBB在美国和香港地区也没有引发二次感染潮,不能认定在中国大陆一定会引发严重后果。又有一种声音参考。
到底该听谁的?谁更具权威?官方在哪里?卫健委在哪里?
三、放开封控后,重症率、死亡率数据是否真实,到底相信谁?
以上两个问题其实到现在已经解释不清,预测也是不好预测,奥密克戎太狡猾了,已经超出专家与形势的预测。但是开放封控后,重症率,死亡数据应该没有问题吧!现在中国疫情三年死亡5000+,是全球死亡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但是卫健委的计算方式又给大家泼了一盆凉水。采取的标准为新冠核酸成阳性,引发呼吸衰竭,直接导致死亡的才会判定为新冠死亡。新冠引起基础疾病复发死亡的不算新冠死亡。
客观讲有这种判定,记录死亡数据会不会弄虚作假(政绩需要,死亡率要控制)。中国老龄化的今天,大部分老人都有基础疾病,有基础疾病的老人死亡稍微改变一下都不是新冠死亡。
据统计放开将近一个月,全国确诊9.3万,死亡19例。青岛曾经发布会估计青岛每日约50万确诊,浙江在元旦前后将有200万确诊,显然这个数据不正确。
当然卫健委也做出解释现在因为病毒快速传播,很难判定病死率以及死亡率。但愿这不是套话吧!因为根据自身周边情况,很大程度有不实。
至于关于重症患者,拿北京来说,收治的新冠患者大学3%-4%为重症。而新闻媒体报道的两家医院,一家武汉协和医院,一家解放军总院收治新冠患者的重症比率都超过30%。具体数据怎么样?怎么会有这么大差距,也有待解释。
总体来讲,放开封控一个月,确诊数据,死亡数据,重症数据都五花八门。更让人相信的数据问题这么大,到底问题出在哪?以后这些数据还能相信吗?媒体那么多名人的讣告又说明什么?
四、关于药物治疗的观点以及建议到底相信谁?尤其是辉瑞口服药
放开封控后,出台许多版官方用药说明,客观来讲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确诊新冠后只要服用辅助药品,仔细的护理,恢复的会非常快。不必过分的担心。
但是一些有基础病的年轻人或者老人,尤其是老人才是非常值得考验的。一些抗病毒的药还是需要提前使用。张文宏提出的黄金72小时又引起热议。至于正确与否,自己亲身经历才知道吧!谁还敢去听专家建议。
不过关于辉瑞口服药的讨论特别激烈。辉瑞口服药作为世界上第一款治疗新冠的口服药,对于它的评价褒贬不一。现在进入中国,推荐的除了张文宏,就是那些“撞门”放开派。这些人以胡锡进为首,没有学过医学,没有使用过,也没有数据支持,却一直推荐用。
辉瑞口服药在吉林、上海、广东都临床使用过,为什么官方此时不拿出临床数据来?反而悄无声息的进医保?又是为什么?所有的事情还是让人产生质疑,不但对辉瑞口服药的疗效,还是对进医保的事实。
以上可以看出,大v在使劲宣传,有关部门却不拿临床数据出来解释,俗话说:专业人做专业事。看起来不专业的人替专业的人做专业事,真让人捧腹大笑。
到底相信网络名人?他们既没有用过药也没有医学专业知识,全凭一张嘴,说不过网友就拿国家当挡箭牌。此时此刻,该相信谁?专家?大v,有关部门?
甚至更让人惊讶,一个人发了一个无关紧要的朋友圈就让蒙脱石散销售一空。这时候的专家以及专业人士在哪?客观来讲,专家的建议公信力太低了,都是自己的各种不正确的建议给人带来的不信任。
结尾
公信力这个东西,一直很平稳非常不错,一旦低下来,再想要升高到从前不容易。疫情三年的改变是巨大的,也许一朝放开封控,各种问题随之而来。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实事求是,数据要真实、不作假,碰见重要的争议要及时的解释清楚。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