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只有800万对新人结婚,36年来最低
回小镇才发现,找对象非常难
我去年刚读完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生,毕业回国,就回老家了。我家在江西一个小县城,人口才40万。我曾暗暗发誓,出去后,就再也别回这么闭塞的地方了,要去大城市。年薪百万,财务自由。但备受打击,因为我本科小语种,研究生学传媒,不像金融、计算机那么容易赚钱。发现自己还是很怀念简单的人际关系,就决定回老家。回家之后,发现自己根本没什么朋友圈子,同学要么在外打拼,要么已经结婚生子,于是婚恋就成了难题。我还查了一下政府的官网数据,发现单身男青年的基数就很少。有一次我在马路上偶遇一个男生,他带着一条柯基,我就上去搭讪,但是没过多久,他的孩子就过来叫他,原来他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了。还有一次我在商场,发现一个男生的穿搭不错,在小县城这种地方格外抢眼,我绕到对方身前才发现,那是我前男友。听起来不可思议,但这确实是小县城的无奈。人口不多,看起来符合自己条件的人更不多,在马路上很有可能碰到熟人。后来我一个小学同学听说我回去了,就来找我。他各方面条件都不错,但聊过几次后发现根本没有共同语言。他一般只会聊本地的话题,比如小县城新开的饭馆、哪里好玩之类的。但我是一个比较浪漫的人,会提到想去北极看极光,去大理旅居。他就会反问我,那你无所事事,不会觉得人生空虚吗?后来我们就没有再联系了。周围的人都觉得可惜,觉得我这个学历又回小县城浪费了。但奇怪的是,我的高学历并不是什么择偶优势。因为在很多长辈眼里,学历好,有想法,这些统统不算女性的择偶优势。当时我舅妈跟我说,她现在没法给我介绍对象,即使介绍了对方也会嫌弃我,因为我没有一个正经工作。在小县城的婚恋市场,自媒体处于鄙视链底端,哪怕月入好几万也没用,最好的就是教师和公务员,赚几千块大家都觉得体面。后来,我也试过交友软件,但是小地方也没什么人用这类软件,微信摇一摇就更不靠谱了。后来我把“小县城择偶困难”拍成视频发到网上。说到学历,大家会说我在秀优越,我说择偶难,他们就说我眼光高,太挑剔。他们会把女生的择偶标准非常物化,觉得我就是想找一个条件好的,就算我跟他们说100遍,他们也不会信。当时因为不想996回了老家,在老家待了半年多,发现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老师和公务员,专业不对口,街道办和乡下的岗位也不想去。我便开始海投简历,后来只有北京一个互联网运营的实习岗给了回复,今年10月,我就来了北京。来了北京后,每天只剩下工作。节奏快,压力大,也更孤独了。但总得先养活自己,工作和生活比恋爱重要多了。我今年30岁,是福建人,从小都在北京的寄宿学校上学,也留在北京工作。起初工资也就4、5千,根本不敢谈恋爱,因为我无法接受女朋友跟我AA。这一拖,就到了26岁。26岁未婚,在我家乡意味着,我每次回老家,就要面临家族催婚:40多个人跳出来指导、建议、安排流水线相亲。虽然我对这种习俗深恶痛绝,但当时年纪还小,这种家族的压力,你是无法想象的,激烈反抗了一两年后,我就妥协了。在吴斌老家,几乎家家户户都盖了小楼我们老家的相亲,和你想的又不一样,是有点“封建”的。时间集中在春节前的1~2个月,在外工作的年轻人提前回到家,着手准备密集相亲。形式上,不是男女约在咖啡厅,聊聊工作爱好。而是女方在家收拾好,等着,然后媒人带男方上门。最夸张的时候,我早上8点出门,一整天见了50多个姑娘,每家就待15分钟左右,然后就赶往下一家。最尴尬的时刻,是我人还没走呢,下一个男生就来了,3个当事人,加上2个媒婆,就面面相觑。出于礼貌,一般都会和女生互加一下微信,但基本上我今天加了50个,第二天留下来的可能就1、20个,根本谁是谁都对不上号……相亲,人是最不重要的,只要合眼缘就行,学历和工作也就随口问问。主要看是否门当户对,女方会根据男方的车来做“初始判断”,而男方则看女方家盖的房子如何,有几层楼,装修怎么样。大部分人买不起大城市的房子,但老家的楼可以盖得像别墅,有些人的家简直是个大庄园了。这种流水线式的相亲,就是为了让大家高效匹配。所以,上午见面,下午领证的事也常发生。像这样密集相亲的日子,我从24岁一直经历到28岁,会一度让我怀疑婚姻的本质是什么,因为在老家这太像一场生意了,一切都明码标价,而且互相攀比,比如彩礼88.8万起,且只收现金。我的父母辈都是这样过来的,但在我们这一代,我也能逐渐看到一些变化。比如我有一个学姐,22岁的时候,像这样相亲结了婚,生了两个孩子,过了10年时间。可能是她自己也慢慢成熟了,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了,她后来就提出了离婚。纠缠了3、4年的时间,抵抗家族的反对,最终才离掉了。
不是说离婚是进步,而是我觉得婚姻应该是,了解自己,了解对方后,比较自由的一种选择。28岁后,我就不再参与这种相亲了,用一种软性的方式抵抗吧,“工作忙,春节晚点回来”,已经放弃了和父母说理,觉得能把他们的想法“掰”过来的想法。我现在就是在谈正常的恋爱,女孩是东北人。我觉得相爱其实不难,婚姻之所以那么难,是因为掺杂了太多和爱无关的东西了。人越长大,越会逐渐明白,什么才是重要的。
20多岁的时候,我就跟自己说,你一定不能在30岁之前结婚。因为太小的话,对婚恋根本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在我28岁的档口,我遇到了“真爱”吧,结果谈了半年才发现他竟然是已婚,再加上我爸爸突发心脏病,那段时间就备受打击。等我回过神来的时候,已经33岁了,就会发现,曾经在生活里不太明显的“男权视角”,在我30岁后,变得尤其严重。除了“结婚就要生孩子”、“高龄产妇”这些,还有更多深入日常的。比如有一次我下厨,男生就夸我,你真是个贤妻良母。这四个字就让我很抵触。我不是我,我只是一个人贤惠的妻子和母亲吗?我觉得这就是对女性的绑架。但同时,我也很焦虑,能感受到婚恋市场容不下30岁的女性。慌不择路,我就注册了婚恋网站。没想到,我刚注册完,我的信息就会被他们全方位地卖出去。我每天都会接到各种婚介所的电话,他们会不停给我洗脑。他们会按照服务周期收费,比如交一万多,服务两三个月,每周见一个。然后不同的套餐,见到的男生是不一样的,分普通、高级、金牌、钻石……我当时花了2万多还算是少的,还有人花更多,女性就是这样一层层被剥削的。有个规律是,婚恋中介每次给我安排的男性一定比我大3、4岁。但我一直强调,我喜欢年纪小的。其实光这一点就让他们很为难,因为在相亲市场,男生很看女生年纪,所以他们也很难满足我的要求。后来我和同样注册婚恋网站的女生聊天,才发现婚恋中介虽然收取不同标准的服务费,但给你介绍的对象没什么太大差别。而且有些男会员甚至不需要付任何费用。求人不如求己吧,后来我还和朋友们建了一个群,里面的准入门槛很高,对男性的收入、车房、工作都有要求。后来我成了群里的群主,男生就觉得我是个中立者,根本不来跟我搭讪。后来那个群里几百个人里也就撮合成了两对。我就发现反而是那种看起来不起眼,不是你喜欢的类型的,反而比较靠谱,比较容易结婚。最近我还有一个很新的发现。我的猫到了发情的年纪,为了给它配种,带了两只母猫回来,但我发现猫猫之间都互不感兴趣。这个时代,人和人恋,猫和猫恋都不是主流。主流就是单身,然后人和猫同居在一起。“人猫恋”才是刚需。你对它们有情感需求,它们对你有生存的需求。
而且现在我发现哪怕周围结了婚的,他们还有鸡娃的焦虑,人一直都会这样,那不如享受目前的状态。我今年28岁,在北京一家报社做平面设计的工作,是母胎单身。在媒体工作,周围的男同事本来就很少,大多都是中年已婚。下班以后也很累,根本没精力再出去社交。也尝过社交软件,但每次加了人之后,聊几句就觉得很累。当然,我也不是完全拒绝恋爱和婚姻。其实我会通过影视剧、动漫角色获得很多恋爱的感觉,磕CP获得甜蜜感。每个不同的阶段,我都会跟着我嗑的CP进入不同的恋爱模式,想到他们的恋爱,我会觉得充满能量,这是很正向的情感。之前喜欢《JOJO的奇妙冒险:黄金之风》那部动漫,很磕阿帕基和乔鲁诺这对。为此花上千块买他们的周边。还在闲鱼上蹲守了大半年,花了几千块才买到他们的立牌,当时非常惊喜,高兴了好几天。但是,影视剧或者动漫总是会完结的。然后我就会通过绘画、写同人文章的方式继续“恋爱”。写同人文就是续写我喜欢的CP故事。有时候是想象他们后来发生的故事,或者创造一个新的时空架构,把两个人物放进去,再创造一些新的角色。让他们在一个新的故事里恋爱。从这方面看来,我甚至完全不会有“空窗期”。我会在相关的网站上持续更新自己的文章,跟网友互动,这也让我觉得快乐满足。此外,我也会做一些和人物形象有关的手工。在我家里,书桌上,柜子上都会摆放一些关于人物的周边摆件。在我磕一对CP的期间内,手机壁纸和电脑桌面壁纸也会是他们。生活里继续围绕着甜蜜感。我觉得,这或许和谈恋爱之后那种令人持续兴奋的状态差不多。
而且我一下班回家就会打开电脑继续创作同人文,会有种穿越的感觉。我的生活非常充实,所以也不会关注有没有和真人恋爱。此外,我也会玩一些恋爱养成的游戏,虽然没有具象的接触和认识,但我还是能通过各种方式获得或者想象恋爱的感觉。关于喜欢纸片人,我倒也不是因为恐惧恋爱。而是我觉得平时在工作中已经耗费了大量精力,我很难再拿出时间和精力去重新认识一个人,和对方从陌生到熟悉,处理各种问题,光是想想,就已经筋疲力尽。
声明: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交易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