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是我们中华大家庭中的一个重要的兄弟民族,同时也是一个多源民族,维吾尔族最主要的来源有两支:一支是来自蒙古草原的回纥人,另一支是南疆绿洲上的土著居民。这两部分人于9世纪大规模汇合,至16世纪初完全融合成为现代维吾尔民族。
以上是专家给予维吾尔族族源的“专业答案”,也是很多书籍使用的“通行版本”。但只要我们认真去读这段文字,其中所说的多源民族是非常有深意的。
蒙古草原的回纥人与南疆绿洲上的土著居民融合形成今天的维吾尔民族,这话是没有错的。但南疆的土著居民其民族成分或者族源问题却是非常复杂的,也是需要正视与研究的。
“维吾尔”一名最早见于汉籍是在公元4世纪的《魏书·高车传》里,被译写为“韦纥”,指的是高车部落联合体中的一个部落。公元7世纪开始称“回纥”;后来又改译为“回鹘”,这个称呼一直延续至宋及五代。元明时期则一般译为“畏兀儿”。
我们要说的是,这段史料更多偏重于“来自蒙古草原的回纥人”,而淡化了甚至没有顾及到“南疆绿洲上的土著居民”。因为这个原因,1921年以前,各地的维吾尔族群没有统一的名称,他们用各自居住地附近的绿洲来称呼自己,如哈密人、吐鲁番人、和田人、喀什噶尔人、伊犁塔兰奇人等等。
1921年维吾尔族的精英知识分子们在塔什干开会,选择了维吾尔(音译,等同畏兀儿,并没有确切的含义)这个名字作为他们身份的标志。而在清代,人们把这个民族称为“缠回”,甚至出现在官方的文书里,维吾尔族人认为此名有侮辱的含义。
1934年,新疆维吾尔文化促进会成立,该会呈请将族名恢复原名。新疆边防督办公署及新疆省政府发布关于将“缠族”名称改为“维吾尔族”的通令。
那么,南疆绿洲上的土著居民又是谁呢?一个非常模糊的答案是古籍中说的塞种人,据说塞种人是白种人。
还有一种说法是匈奴人的后裔,也有说法匈奴人亦属白种人。但在匈奴人来之前,曾经生活在今甘肃河西走廊的月氏人也统治过这里。
所以到底是塞种人、匈奴人还是月氏人呢?南疆的土著居民究竟是白种人还是黄种人?弄不清楚!
很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们的史籍还没有完全涉及到的年代里,南疆土著居民与西藏人已有密切关系。
2003,考古队在于田县阿羌乡昆仑山深处的阿克布拉克台地发现一个墓地,其面积约4000平方米,共清理各类墓葬65座。考古学家对出土人骨的初步鉴定结果表明,3000年前南疆地区的种族混杂程度已非常高。蒙古人种、欧罗巴人种在墓地中均占有一定比例,蒙古人亚种(西藏人)的发现则说明当时青藏高原南北的文化交流已经明显存在。
这就是说,至少在3000年前,西藏人就与南疆人“混合”了。
如此,维吾尔族“多源”的问题在这里已有一个大致轮廓了,新疆南疆地区最早的土著居民与古代塞种人、西藏人、匈奴、突厥、契丹、蒙古等民族都有一定程度的混合,是多民族的共同混合,而不是某一种民族的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