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消息 会员中心 将文章置顶到百度搜索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投稿咨询】
【我也要发广告】

新人限时福利

亚太地区生物医药行业最新并购交易趋势

生物医药行业在经历了2022年低迷的交易形势后,终于在2023年出现了一定的回升。

 

作为长期服务于全球并购交易撮合、另类投资及基本市场领域的领先金融科技服务提供商,Intralinks近期专访了精品投资银行公司BFC Group的董事总经理陈大东(David Chen)先生,并与他一同讨论了亚太地区生物医药行业当前的市场情绪、估值挑战、最近引人注目的跨境交易以及其它需要关注的交易趋势。

 

生物制药和生物技术行业最近经历了一段艰难时期您能介绍一下今年亚太地区的情况吗?

 

2021年,我们曾在大陆和香港的市场都创下了纪录——在上海有大约40个IPO,在香港有20个IPO。每家上市公司的估值都在10亿美元左右,这些都属于大型的IPO、大规模的融资。尽管创纪录的年份并不太适合作为衡量标准,但目前我们仍然可以观察到,目前投资市场已经降温。

 

目前投资市场的情绪是:投资人们觉得很难筹集到资金。而在这其中的主要挑战是,一级市场的估值并没有出现明显下降,而在公开市场上,可以看到估值发生了很大的调整。在亚洲的一级市场,尤其是在大中华区,有时公开市场上的价格甚至更高,这导致许多投资者,甚至他们的运营公司在投资时遇到困难。

在亚洲,尤其是在大中华区,生物技术还相对年轻。创业者和投资者都在努力找到真正投资和建立一家公司的方法。我认为这是一个健康的调整,并为了所有人都能达成一个合理的条款,从而让创业者和投资者都能获得回报。作为一家投资银行公司,BFC仍在完成融资,并完成跨境交易。今年我们肯定会看到更多的并购交易。

 

从一些趋势和近期出台的政策来看,中国政府已将健康置于决策的核心位置。请您谈谈哪些子行业将从这些趋势中受益,并在未来几年保持稳健增长?

 

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主要经济体,医疗保健都至关重要。政府当然希望支持更广泛的报销政策和更广泛的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以造福公民。因此,政府最初制定了更广泛的医保政策,并将所有仿制药以及一些仿制医疗器械公司纳入可操作的流程中,从而大幅降低了成本。这在某种程度上对创新产生了影响,也削减了相关产品的报销额。

 

总体而言,我们仍然能看到非常健康的增长,尽管GDP增速可能不会达到两位数,但是通过与许多跨国公司以及具备商业基础设施的本土主要参与者的对话,他们的态度仍然非常乐观,并且认为未来的增长速度将远高于GDP。

 

对于新兴生物科技企业来说,面临的挑战确实很大。企业家和投资者往往会低估建立销售基础设施的成本。对于那些具有创新性,并且能够填补市场中未被满足医疗需求的产品,我们持乐观态度,因为这些产品在这里应该还是有市场机会的。真正对市场产生影响的是那些没有知识产权的仿制品。

 

那些位于拥挤市场的公司很可能会受到重大影响,融资也会很困难。您能谈谈您最近参与的一些交易,并从中观察到的趋势吗?

 

首先,我们注意到大中华地区地区的大部分生物技术公司和医疗技术公司,都在寻求全球合作伙伴关系。这是因为报销金额削减,他们必须全球化以便能够收回一些研发成本,并进入更广阔的全球市场。

 

其次,我们看到投资者和企业家会慎重地选择开发某些药物。例如,在肿瘤学领域,PD-1被认为是一个最大的挑战。过去我们看到很多公司都在进入这个领域,开发第二代PD-1。我们看到可能有50多家公司在这样做。结果,由于报销率大幅下降,这一领域在本地市场的情况非常糟糕,很少有人能赚到钱。

 

第三个趋势是,人们意识到在该领域的消费意愿很高,尤其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医美领域,也是另一个趋势。我们看到这个趋势在中国发展得非常快。

 

请您为我们简要介绍一下医学美容领域的交易情况。

 

最近我们与上市公司康哲药业(China Medical System Holdings Limited)进行了一笔交易合作。他们收购了一家名为BMI KOREA CO., LTD.的公司,该公司主要从事医学美容领域的业务,比如肉毒杆菌注射、填充剂以及其它能够让人更苗条、更好看的产品。

 

医美领域大多数情况下是没有医疗保险报销的,消费者需要直接支付成本。但我们注意到一个流行趋势——年轻的群体愿意自掏腰包进行不同的医美项目,以获得更好、更健康的外貌。

 

中国最近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生物制药公司寻求缩减规模或出售资产的现象。认为这是一个持续出现的趋势吗?如果是,背后的推动力是什么?

 

我们确实看到了这种现象。2021年,我们看到生物制药领域或医疗技术领域出现了大量的投资,一些公司尝试从研发到制造再到销售和营销方面进行垂直整合。

 

然而,目前我们注意到,这些领域的公司不再这样做,因为他们认为这没有经济效益。因此,我们看到许多企业希望将大规模生物制药制造设施等制造业务外包给第三方CDMO(Contrac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合同定制研发生产机构)。同时,我们也看到许多生产传统产品的国际中小型仿制药公司也在考虑出售这些资产,因为它们不再具有竞争力。

 

我认为总体而言,这是一个有益的变化,企业需要更具竞争力,更具成本效益。未来两三年,我们可能还会继续看到这种情况。

关于跨境交易,最近几个月中国发生了很多交易,特别是在生物制药领域。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跨境生物制药交易的情况吗?

 

我们确实看到了非常强劲的趋势。全球前十大授权交易中有三分之一是来自中国。

 

举一些例子:最近上海的和黄医药与武田制药达成了一项交易。和黄制药正在进行小分子抗癌试验,武田制药最近支付了超过4亿美元的预付款。另一个例子是,CBMG(Cellular Biomedicine Group,西比曼生物科技集团)与强生旗下杨森(Janssen)公司达成了一项交易。CBMG支付了2.45亿美元给杨森公司。还有一项交易是,BioNTech宣布与映恩生物达成合作协议,引进后者两款ADC新药的大中华区外全球权益,并支付了超过1.7亿美元的费用。

 

我们观察到,随着中国生物技术的成熟,跨境生物制药公司在海外发展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并且他们希望与全球合作伙伴达成授权交易。从过去的十二个月来看,我们几乎每周都能看到中国的生物技术或生物制药公司与全球合作伙伴达成交易。

 

你们的客户所面临哪些挑战?你们如何帮助他们应对这些挑战?地缘政治局势有多令人担忧?

 

首先,让我稍微谈一下地缘政治。我认为我们没有看到直接的地缘政治影响,例如在中国被投企业与西方投资者之间达成的交易方面。我们看到的影响是,由于地缘政治一些推论,许多风险投资、私募基金或公共基金,例如在香港或美国的一些美元基金都停止了对一些中国相关资产的投资。因此,VCPE募资受到了影响,尤其是美元募资大幅减少。一些是因为政治原因,一些是因为回报率低,许多基金都暂停了投资。我认为这是我们看到的主要影响。

 

我认为,中国的医药行业是非常年轻的一个行业,他们需要适应市场。他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有着15亿人口的庞大市场,所有人都需要负担得起的医疗保健。如何开发能够满足本地需求,同时使其更具负担性的医疗保健和医疗技术解决方案,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这是我认为最重大的挑战,每个人都需要找到解决办法,因为药物开发成本以及人力成本和临床开发成本不断上升。但与此同时,我们仍在努力确保药物和创新是可以负担得起的。这是一个长期性的挑战,不会消失。我们必须找到一种方法来应对。

 

另一个挑战是,人们意识到,没有哪个市场可以单单依靠创新,尤其是中国市场,即使它是全球第二大市场,但你仍然必须面向全球,考虑如何回收总体研发成本。如何做到这一点?采取什么样的策略?这是另一个重大挑战。我认为,医药生物领域的群体必须应对这一挑战。

展望未来,你的客户将面临哪些挑战?

 

我认为,收购后的科技公司需要考虑如何变得更加成熟。这些企业过去或许在研发方面做得非常好,或者商业化方面做得很好。但现在为了真正扩大市场,投资者希望它们更像一家综合性的公司。这也是许多公司必须面对的挑战之一。

 

无论是在本土的生物医药市场,还是在全球市场,如何成为一家综合性大企业都是一个挑战。实际上,他们中的许多人现在都在经历一些阵痛。

 

作为行业首屈一指的金融科技服务商,Intralinks将一如既往的为生物医药行业提供安全、优秀的虚拟数据室服务,帮助相关企业在风云变化的环境中安全高效的推进并购交易项目。Intralinks也会持续关注亚太生物医药行业情况,并及时分享相关信息提供专业解决方案。

声明: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交易请谨慎。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探索
企业
财经
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