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科学家称“一旦未来发生大规模的生物灭绝,老鼠会接管地球,可能会是称霸世界的唯一物种”。
因为老鼠这种生物,除了南北极冰川没有涉足,在地球上大多数岛屿和大陆都有广泛分布而且适应能力超强且聪明。虽然它们所到之处都有人类不断的追杀,但是老鼠却从没有灭绝,反而数量剧增。假如未来发生大规模的生物灭绝,理论上来说,老鼠是最有可能躲过灾难的哺乳动物。
据全球哺乳动物中心统计,地球上现有老鼠大约是150亿只,如此庞大的数量,应该随处可见才对,为什么就连我们小时候农村常见的老鼠,如今都很少看到了呢?它们“隐退”到哪里去了呢?
说到人和老鼠的“抗战史”,那可是太久了。为什么人类一直要和老鼠过不去呢?作为“四害”之首的老鼠,身上携带各种病毒,比如病毒类疾病:汉坦病毒、森林脑炎、狂犬病等;细菌类疾病:鼠疫、霍乱、钩端螺旋体病、副伤寒和鼠咬热等;包括旋毛虫病、弓形体病、跳蚤、螨、蜱等寄生虫类疾病。
老鼠在家中活动,也会咬坏家具、电线、粮食,不仅给家庭带来安全隐患,还会将随身携带的细菌污染人类食物,传播疾病和跳蚤等。
人类可以征服月球,在太空中滑行;人类可以发明青霉素,战胜细菌;人类可以征服海洋,发现新大陆... ...却唯独对老鼠无可奈何。
人类和老鼠之间的博弈从未停止过,世界上也有很多城市无法完全控制鼠患,最终在这场无休止的残酷战争中,我们一再战斗,却一再战败。
如今地球上鼠类大约有480多种类别,在地球上经历了4700万年的变迁,靠着超高的繁殖速度和超强的适应能力坚挺的存活了下来。它们可以适应任何环境,从城市到农村、从楼房到下水道,而且它们是不挑食的杂食性动物,有着和细菌“和平共处”的强大消化系统。
它们的繁殖能力甚至可以超过澳大利亚泛滥的穴兔,妊娠周期只有20天,从出生到具有繁殖能力仅需3个月,而且一只成年雌性老鼠一年就可以生8窝幼崽,每窝产4-10只幼崽。这样令人惊讶的繁殖速度,可以让老鼠的数量成倍递增。
1.没有老鼠,生态系统会崩溃
生态系统会因为老鼠的消失而崩溃,因为昆虫的天敌是老鼠,老鼠消失后,会引发“蝴蝶效应”——昆虫肆无忌惮暴增,最终导致昆虫肆意啃噬农作物,最终人类食物产量大大缩减;
以老鼠为食的猫头鹰、蛇类等动物将没有食物来源,就会捕捉兔子、松鼠等其他动物,最终导致这类物种大量死亡。所以一旦老鼠消失,会造成食物链被打断、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
由于老鼠的基因和人类高度相似,对科研有着非常高的研究价值;而且老鼠体型小、容易放置、便于观察、寿命短,更加适合某一科研领域对其周期性的观察,所以科学家会选择老鼠做实验。
一旦老鼠消失,人类在医学研究领域上将会受到“重创”,研发的药物速度直线下降,各种疾病发展速度成倍递增,后患无穷。
虽然前文提到了老鼠会传播各种病毒性、细菌性和寄生虫性疾病,但是各种细菌和病毒并不会因为失去老鼠这个宿主就停止传播。它们会不断变异,寻找新的感染途径,新的宿主。比如我们所熟知的禽流感病毒,编异后感染了除鸟类以外的其他哺乳动物,比如猪、马和人类。
如果老鼠消失,各种细菌和病毒还是会寻找更多新的宿主,继续传播。
1.食物减少
虽然老鼠是杂食性动物,对食物从不挑剔,但是现代人已经改变了屯粮的习惯。由于过去食物本就有限,人们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所以家家户户在屯粮,这就给老鼠提供的大量的食物,繁殖速度也一度暴涨。现代生活条件变好,人们早就不再屯粮,这就直接在食物供给上断了老鼠的“后路”,这也是造成老鼠数量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
老鼠虽然可以适应各种生存环境,但是最好的居住环境其实是洞穴。洞穴的优势在于可以躲避天敌的捕杀,还可以在洞中肆意繁殖,提高后代的存活率。以前的农村院子中都是土地,非常适合老鼠打洞生活。
但是现如今农村条件越变越好,环境越来越整洁,农村院子中的土地变成了水泥地面,这样钢筋混凝土的“堡垒”再也不适合老鼠打洞,老鼠失去了藏匿之地,再也不能肆意繁殖,是造成老鼠数量减少的另一个原因。
早些年的农村,为了对付老鼠,手段层出不穷:老鼠药、粘鼠板、养猫等等方法,虽然每次都有部分老鼠被成功捕获,但是由于老鼠基数太大,后代生存能力极强,哪怕捕杀再多,也很难看到它们减少。
但是现在由于食物和栖息地的不断减少,它们自身的繁殖数量已经锐减,而在此时,市面上灭鼠药和灭鼠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增长,所以用上灭鼠工具和灭鼠药的效果就变得非常不错,最终造成老鼠数量减少。
老鼠虽然“人人喊打”,却是不能消失的一环。现在老鼠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少,主要是人们改变了屯粮习惯、居住环境也随之改变、还有和捕杀息息相关。而且现在的老鼠个头比之前小了很多,也可能是“营养不足”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