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一次月经量在30-50毫升之间,这可是实实在在的血啊,而且还是一月一次的白白浪费了,除了浪费外,在早期人类还在野外生存时,身体流血也是非常不利的,因为食肉动物的嗅觉往往都很灵敏,尤其是对血腥味,所以,显然月经也会更容易暴露自己。
那么,人类为何会有月经这种看似不利于生存的习性呢?人类祖先又是如何在月经时生存下来的呢?我们从进化的角度来聊一下这个问题。
在开始我们就说过,人类的这种显性月经看起来是不利的,但是它之所以能够一直被保留,显然是对生存有利的,只有这样自然选择才不会淘汰掉这个性状。那么,看似不利的月经对人类到底有什么好处呢?这就与人类的胎儿有关了。
在自然界中,人类的胎儿与母体比是相当高的,不信我们来看一组数据,体重为150公斤的母虎产下的幼崽只有1公斤左右,虽然它一次能产下1-3只幼崽,但按照3只算也就3公斤,体重为100公斤的雌性大熊猫产下的小熊猫体重平均只有150克左右。
但是,人类就不同了,且不说剧烈的孕吐,就单单说一天天长大的胎儿就大大限制了母体的行动,无论是劳动能力还是奔跑能力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这与人类显性的月经又有什么关系呢?答案就是有选择性,
月经期后的14天就是排卵期,这相当的固定,同时妊娠期也高度的固定,这就让人类有了选择,毕竟在原始人时期,原始人的生存与食物息息相关,这样他们就可以在食物充足时选择怀孕,毕竟整个妊娠期对食物的需求量会增大,这样会大大增加胎儿的成活率。这是其一。
最后就是繁殖力了。从如今的角度看,人类的繁殖力是比较弱的,在我们的家养动物中,鸡可以每天下蛋(如果受精就是一只小鸡),猪一窝可以生十几只,而且平均一年一窝,再把目光放到自然界,狮子虽然一胎只有2-3只幼崽,但是它们平均3年能生两胎,从3岁性成熟开始,一直到15岁,繁殖能力都是存在的,而人类一生可能只生1-3个孩子。
被野兽环伺的原始人是如何应对月经的弊端的?
根据目前的考古化石来看,在南方古猿时期,人类祖先还生活在森林之中,而且当时南方古猿还被恐猫、巨颌虎等食肉动物捕杀,可谓是活得相当憋屈。当时人类祖先的生态位非常低,显然增加任何一个可能暴露自己和吸引猎物的因素都可能给人带来灭顶之灾,尤其是女性还是孕育生命的存在,那么,当时的原始人面对月经的弊端是如何应对的呢?有三个主要的策略。
第二:不固定的方便场所。如果原始人跟我们现在一样都有公厕,那么这里一定是最吸引野兽的地方,毕竟在月经期,血液通常会在排泄时一同的滴落。但是,在原始人阶段是没有厕所的,他们会在出去采集或者活动时离自己的居住环境较远的地方排泄,此时其实大多数的血都不在栖息地。
况且人类有着灵活的双手,想要隐藏自己的一些排泄物还是很容易的,只需要拿着树枝挖个坑,然后再掩埋就可以了。
总结
看似有些浪费且容易暴露自己的显性月经,其实是对人类有好处的,尤其是在繁育后代这方面,比起其他动物有着明显的优势,更何况在以前养娃成本较低的情况下,孩子是壮大族群的存在,而不是负担。
而对于这种容易暴露自己的习性,人类祖先主要是靠抱团、树栖和掩埋来应对的,而且即使人类祖先走出了森林,也可以用除了树栖的方法来应对被血腥味吸引来的食肉动物,毕竟即便是原始人,也不是食肉动物理想的捕猎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