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忙到头,丰产不丰收。
这可能就是对古人日常劳作的最好概括。在古代,中国的大量人口是农民。贵族和中上层人口仅占很小的部分。但他们之间的生活、经济和社会地位等各方面却相距甚远。
农民的生活异常艰苦,绝大多数人非常贫穷。他们生活在小村庄,夜以继日地工作,几乎不拥有土地,只能租借富人的土地进行耕种,每年还要上交租金和谷物。
对于贫穷的农民来说,他们的饮食匮乏且单一。那么,他们每天都会吃些什么,你知道吗?
古代饮食的背景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舌尖上的中国》在电视上的播出,让中国美食再次风靡全球。刚开始,中国古人对于美食的探索非常初级,主要也是受限于当时的社会状况。
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中国古人根据饮食需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烹饪方式。他们在不同阶段,结合烹饪技术,佐以各种调味的管理,让饮食文化逐渐发展起来。
例如识别食物成分的相容相克,多种烹饪技术的组合:先蒸后炸或翻炒后煮,在烘烤阶段之间、蒸后或炒前进行多阶段调味:对食物进行腌制等。
“治大国如烹小鲜”,这种对食物的隐喻,非常清楚地说明了,在中国的烹饪中,恰到好处的调味和火候,才是取得良好成效的关键。
中国文化历来将食物视为一门艺术,一直强调食物的烹饪技术、各种准备细节、色香味和观赏性。这种复杂的准备体系,让中餐风靡全球,从大城市到小镇角落,中餐无处不在!
这归功于中国古老的饮食文化,向世界展示了一种充满色、香和味的美食,以及可以追溯中国古代长期烹饪方法的智慧结晶。
古代的食物和吃饭时间
农业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思想的发展,都是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建立的,并受其影响。随后,农产品成为中国古代的主食。
考古发现表明,稻米是中国最早种植的粮食,至少距今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
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水稻种植记录,是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长粒、非糯米的种子。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也被称为“稻文化”。
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水稻种植开始对中国经济产生积极影响,并开始作为日常饮食、祭祀神灵、稻米酿酒的主要食物。
后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迁徙和交流,小麦被中亚商人从西亚带入中国。大约在商朝时期,逐步成为北方人的主食。碳水化合物食物还有大米、小米、高粱和粟米等。
古人在石器时代就开始驯化家禽,但肉类作为美味佳肴,价格不便宜,穷人一般吃不起。在男权社会里,男人是家庭劳作的主力,肉食一般也会优先给男人吃。
在宋朝时,人们为了更好地吸收蛋白质,开始食用豆腐和豆制品。随着丝绸之路的兴起,古代人吃到了更多的食物,如蜂蜜和橙子。
古代人要吃蔬菜有些奢望,但当人们可以负担得起时,他们开始把蔬菜放在米饭的搭配物品中,蔬菜成了人们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16世纪,中国引入了甘薯、玉米和花生等新作物。其他作物包括茶、糖和棉花。
根据史料记载,秦汉以前,由于粮食短缺和经济落后,古代普通民众一天只吃两餐饭,吃饭时间约为上午九点和下午四点。如果有人在不适当的时间吃东西,会被视为违反礼仪。
大约在汉代,贵族或统治阶层才开始,一日三餐的饮食习惯。随着农业的更好发展,下层农民也开始改变传统的用餐习惯,有了早、中和晚餐,只是比现代人吃饭时间更早一些。
农耕社会,农民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规律,吃过晚餐就意味着一天的结束。
到了宋代,商业发达带动社会经济快速增长。一天吃三顿饭逐渐被普及,直接带动了餐饮业的繁荣。直到现在,这种吃饭习惯被固定下来,成为中国人表达对食物热爱的一种方式。
古代穷人每天吃什么?
在中国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饥荒算得上是常态。这对于古代社会底层的人,他们能够吃到什么样的食物,取决于他们的居住地。
在北方,主要作物是谷物,而南方是水稻。当然,对于羊、鸡、猪和鱼等肉类,那是富裕阶层人士的专享。
在“靠天吃饭”的农业社会,由于农业技术和工具的不发达,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较少,农作物产量非常低。如黄河流域的小麦约30斤/亩,稻米也不过百斤/亩。
此外,他们的大部分收成,要被作为赋税上缴。能够端到农民饭桌上的东西,少之又少。
如白面、大米和肉类食物,只有在重要节日或过年时才能吃得上,平时主要以稀饭、红薯、玉米或粟米、高粱饭为主。日常吃不饱是常态,所以,家中有胖子成为富裕的象征。
如果遇到饥荒年,人们只能去挖野菜根、吃树皮和谷物壳充饥。
与此同时,古代的烹饪技术受限、调味料品类较少,食材不充裕、昂贵的油盐等因素,让古代穷人在饮食上更加受限,食物多以水煮烧制,色香味方面逊色不少。
当代影视作品中,如《人间烟火花小厨》中各种吃食和做法,在古代穷人生活里是不会出现的。这只是艺术化表达了古代民众的生活,大家不要被误导。
如果真让吃得好、吃得饱的你,穿越到古代,面对清汤寡水的饭食,天天还得饿肚子,也许你一天都撑不下去。
贫穷难耐凄凉。
通过种植农作物来生产食物,是人类历史发展中最重要的一步。
中国是最早出现农业的国家之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但中国古代的穷人,没有因为农业的发展而摆脱贫困。
他们的日常饮食,没有油盐、没有太多新鲜的食材,品类单调。直到20世纪80、90年代,中国的普通民众人才真正过上吃饱、穿暖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