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研究生调研团队实地走访了绍兴市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商城集团)、浙江旭平首饰有限公司等13个企业单位,广泛收集了企业对于地方债务的实际反馈与建议。
调研发现,地方债务对企业生产效率呈现“促抑交织”双重影响。作为化解债务风险的先行者,绍兴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双财务架构改革、多层次债务化解方案及市场化转型探索,为地方城投平台转型提供了创新样本。与此同时,金华市制造业案例警示债务高企对企业发展的深远制约。调研显示,构建激励约束平衡机制、优化债务结构已成为破解当前治理困局的关键路径。
绍兴城投集团:创新转型,探索债务化解与市场化发展新路径
绍兴市城市发展集团(原绍兴城投集团)作为全国首批转型试点单位,其发展轨迹折射出地方投融资体系改革缩影。集团通过设立财务共享中心与市场金融部,构建起“公共职能+市场运作”双财务架构。在化解总规模达数百亿元的债务中,创新采用“三层联动”策略:中央50年期超长期国债置换、地方基础设施REITs试点(全国首单水利设施REITs认购倍数达235倍)及商业银行“三转”方案(非标转标、短转长、高息转低)。
集团业务模式呈现“存量优化+增量创新”特征,传统基建领域,绍兴智慧快速路系统融合5G技术,衍生出实时交通数据商业化应用。新兴领域,集团在市场化转型中瞄准低空经济、光储充一体化以及康养产业等新赛道。其中,低空经济已规划65条航线、215个起降场,空域资源证券化探索走在全国前列。“我们保留战略性资产,更看重长期现金流价值。”集团负责人表示,2024年完成“城投”改“城发”更名后,企业正加速向城市综合服务商转型。
调研团队与绍兴城投集团负责人进行访谈
调研团队与绍兴城投集团负责人进行访谈
金华警示:地方债务重压下企业生产效率显著下滑
在制造业重镇金华,地方债务对企业的“隐性绞索”效应凸显。以义乌国际商贸城为例,对比近7年财务数据,调研团队发现显性债务、隐性债务以及总债务的持续增长,对企业生产效率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2023年数据显示,商城集团的资本支出效率因债务负担已接近零值。为缓解压力,商城集团通过融券融资、政府专项债等渠道筹资,但“输血”难解“造血”难题。
“债务不仅挤占现金流,更削弱了企业技术升级动力。”参与调研的企业部门负责人表示。金华案例暴露了债务治理的结构性矛盾——显性债务通过就业市场整合和基建完善带来产业升级红利,但隐性债务引发的融资挤压使48.02%的企业陷入“政策利好与生存压力并存”的困局。
调研团队走访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研究院
此次调研既展现了绍兴城投转型的破题经验,也揭示了债务治理的复杂挑战。随着超长期特别国债、REITs等工具加速落地,地方债务化解正从“救急”迈向“建制”。作为改革深水区的地方城投与制造业,或将在这场债务治理攻坚战中书写新的发展范式。(通讯员:金俊磊、陈缘、沈欣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