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洪文鑫)
近年来,杭州市莫干山路小学秉持党的教育方针,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科技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的融合创新,开辟出一条大运河文化系统性保护的新路径,为学生全面发展筑牢根基,也为运河非遗传承与文化保护贡献了可借鉴的范例。
科技激活运河文化新活力
学校以运河公民节为依托,举办“运河遗珍”智能乐创节,推出一系列科技与非遗深度融合的主题活动,精心设计,系统推进,充分考量低、中、高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学习需求:低年级学生化身“小河长”,在研习环保知识的基础上,提出运河生态保护提案,并亲身参与垃圾分类与水质监测实践,环保意识由此生根;中年级学生则以剪纸、刺绣、绘伞等非遗技艺为切入点,在动手实操中体悟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文化创造力与艺术表达力得以激发;高年级学生聚焦运河生态与工程领域,通过模拟运河水流模型深入探究运河治理的工程创新之道,学校还引入 AI 建模等前沿科技,助力学生从多学科维度深刻领悟运河保护的深远意义,环保意识与科技文化融合的教育成效相得益彰。
非遗融入校园文化新生态
作为杭州市剪纸非遗传承基地,该校将非遗文化全方位融入教育教学体系。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学校创新地将剪纸艺术与巩式通臂拳武术有机融合,动静相宜,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学校力邀非遗传承人走进课堂,以“师带徒”的传统授艺模式,增进学生对非遗工艺的切身体验与直观认知。由此,学生在大运河文化的传承进程中,不断厚植文化自信,强化民族认同感。
跨学科构建运河主题新课程
学校以大运河文化为核心脉络,匠心打造覆盖全学段的跨学科课程体系。科学课结合水质实验,让学生熟练掌握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技能;美术课以绘制运河主题艺术作品为契机,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与艺术表达;语文课则遴选运河相关文学佳作作为阅读与写作素材,着力培育学生的文化思辨能力。该课程体系有效突破学科壁垒,引导学生在综合实践中深度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聚力打造文化保护新范式
莫干山路小学周国丽校长表示,未来,学校将持续拓展科技在教学中的应用边界,引入虚拟现实(VR)技术,逼真再现古代大运河的历史风貌,丰富教学形式与内容。设立“大运河文化创意实验室”,鼓励学生利用科技手段对非遗元素进行创新设计。同时,学校将持续放大自身的社会影响力,积极动员家庭与社区力量,组织运河非遗文化宣讲团,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联动的大运河文化保护机制,让非遗文化深度融入青少年的成长旅程,成为其精神世界的重要滋养。
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既是学校在教育创新领域的一次勇敢探索与积极尝试,更是全体教育工作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使命的坚定信念与庄重承诺。杭州市莫干山路小学正以实际行动,在大运河文化遗产守护之路上稳步前行,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华章,也为更多学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