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万安县围绕如何建设“精致秀美”县城,结合“十大攻坚战”,积极探索“片区改造+”城市更新模式,实现城市面貌大提升,城市功能大完善,群众幸福指数大提升。
探索“共谋+共建”决策机制
项目决策通过公众参与、多方协同,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实施项目决策。打通“上下”渠道。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针对老旧小区改造、片区改造、闲置更新等群众所需所急所盼的问题常态化深入一线调研,不同层面召开座谈会,了解社会各界意见需求以及人民群众意见,围绕G356通道打造征求收集意见35条,聘请同济大学专业团队进行专业评估,形成更贴合实际的方案。建立“交流”平台。搭建线上线下结合的沟通交流平台。利用“视听万安”、部门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发布规划草案、进展等信息,收集民众意见;线下利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广泛搜集意见,部门定期开展规划说明会、听证会,促进各方直接交流。落实“协商”决策。建立多层级协商流程,针对重大规划项目,先由基层社区收集民意形成初步意见,再到乡级、县级层面与政府部门、企业代表、群众代表等协商,最后通过专家论证确定方案,通过多种渠道整治12亿元实施万安三中、万安大桥20余个民生项目。
探索“小空间+大片区”结合机制
结合小空间整治与大片区建设同步,实现片区拓展增魅力。“全域性”整治小空间。构建县、乡镇、村三级宣教网络,实施“党员带头、乡贤联治、干群联动”机制,组建工作专班,指导开展屋场会、村民会170余次,群众自主整治街面、路面90000多平米,拆除影响规划院子围墙5790米,整治土地80余亩,实现片区市容面貌靓丽蜕变。“组团化”完善功能。注重功能协同、交通衔接、资源共享、经济发展,根据财政实际和群众需要,按照轻重缓急组团化建设,谋划建设万安三中,万安大桥、临港物流园、心安公园等项目,改造妇幼保健院,打通断头路5条,有效解决河西片区群众上学难、就医难、休闲不便、出行不便等民生问题。“针灸式”更新改造。把小微公共空间与功能布局相结合,积极践行城市地块微更新项目“十步工作法”,对片区内“分布杂乱、功能无序、品质破旧”的闲置空间进行价值挖掘与功能重构,规划建设停车场7个、小游园和广场2个,并见缝插针提升主干道沿线绿化景观,地满足了群众绿色休闲、娱乐健身、停车出行等生产生活需求。
探索“人气+商气”融合机制
统筹群众生活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实施片区内业态归行并市,合理布局多种不同业态,全面激发城市内生动力。以“烟火经济”为引爆。对片区空闲地块,实施归行并市,对二手车市场进行全部规整,引进二手车市场8家,创新业态前置,布局建设改造美食街、主题婚礼高端酒店、啤酒体验馆等业态,以民生烟火为基本点,提前引进美食业态30余家,联动城区园区,以烟火味引爆片区经济。“水运经济”为引擎。抓住以万安枢纽二线船闸顺利完成试通航契机,投入5亿元开工建设万安临港物流园、万安港区下村货运码头等水运设施项目,构建水运经济发展新格局,实现高速、高铁、水运、国道全面联通,实现公水货物联运。以“旅游经济”为引领。投资约2.2亿元,改造恒安湿地片区、心安片区,以水为景,以“安”为文,巧妙融合,打造心安公园,融合万安历史文化特色,规划建设水中步道、观景平台、人行栈道、林中步道等特色风貌,连接红色罗塘和百嘉老街,引入凯蒂酒店入住并建成投入运营,打造心安湖旅游高地。(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