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消息 会员中心 将文章置顶到百度搜索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投稿咨询】
【我也要发广告】

新人限时福利

Deep X以便携超算引爆AI部署革命:让算力像空气一样普惠

【北京,2025年10月】

凌晨两点,北京中关村的一家创业公司仍灯火通明。技术负责人盯着屏幕上跳出的红色报错——“CUDA版本不兼容”。这是他们尝试部署LLaMA模型的第三天,服务器配置已经重装两次,但依然跑不动模型。

“我们不是不会做AI,而是被部署卡住了。”他苦笑着说。

这样的场景并不罕见。无论是想引入智能客服的中小企业,还是想在诊室实现AI辅助诊断的医生,抑或是希望提升投标效率的建筑设计师——大家都面临同一个问题:AI太难用了,算力太贵了。

就在这种“想用AI却用不起”的困境中,东方超算带来了一个颠覆性的答案——Deep X G20系列。

它把过去需要机房才能运行的企业级AI算力,浓缩进一台巴掌大的设备;把过去需要两天才能部署完的大模型,缩短到8分钟即可上线;把过去动辄几十万的算力成本,降低到了4万元起步。

这是中国AI算力的一次真实跃迁,也是AI从“技术象牙塔”走向“全民生产力”的关键一步。

一场从“机房”到“桌面”的算力革命

过去十年,AI算力几乎被封锁在云端与数据中心里。企业想要部署一个大模型,不仅要花费数十万元购置GPU服务器,还需投入数天乃至数周完成系统配置。

而Deep X G20 Pro Max的出现,让算力第一次摆脱了机房的桎梏。它的体积仅有210×203×62mm、重量1.68kg,却封装了高达1824 TOPS的AI推理算力。

在MLPerf v3.1国际标准测试中,Deep X在LLaMA 11B推理任务中实现338 tokens/s的速度,超越国际竞品82%;Stable Diffusion XL图像生成仅需2秒,比主流GPU方案快67%。这一性能来自其神经态异构计算架构(NHCA)——一种将CPU、GPU、NPU三芯协同的全新计算设计,使得300W功耗即可释放传统500W系统的算力。

"过去我们以为AI部署必须靠‘大’、靠‘贵’才能跑,Deep X告诉我们算力也能‘小’、能‘便携’,还能更强。" 一位来自建筑设计院的工程师这样形容。

 

软硬融合:8分钟跑起一个11B大模型

如果说Deep X重塑了硬件的形态,那么AppMall.ai则重新定义了AI部署的体验。

这款预装在Deep X设备中的AI模型商城,内置1000+经过深度优化的模型,覆盖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等50多个领域。用户只需打开界面、搜索模型、点击“一键部署”,系统会自动完成下载、优化与接口生成,从开机到推理仅需8分钟,成功率高达98%

过去AI部署是一场“工程师噩梦”:环境配置、CUDA冲突、依赖安装、模型下载、调试优化,每一步都可能出错。而如今,这一切被整合进了一个自动化流程。Deep X+AppMall.ai的出现,意味着企业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最低的门槛享受专业级AI能力。

"我们希望让AI部署像安装App一样简单," AppMall.ai产品总监表示,"未来,任何企业都能在10分钟内让AI上岗,而不再需要一支工程师团队。"

 

价格革命:AI算力从奢侈品变成生产力工具

在性能突破之外,Deep X还掀起了一场“价格革命”。

传统企业级GPU动辄十万甚至上百万,而Deep X G20系列售价仅4万元,性能却比竞品高出80%以上。

这背后,是东方超算在技术与商业模式的双重创新:

技术层面:基于标准x86和NVIDIA生态,避免高昂的专用芯片成本;通过散热、供电与结构优化,将BOM成本降低30%。

商业层面:采用本土供应链与直销模式,去除多层代理的利润叠加。

结果是,Deep X实现了“高性能、低价格”的罕见组合。多家中小企业反馈,设备平均投资回收期仅2-4个月,3年ROI超过3000%。

"4万元买到原本要花百万的算力,这让AI不再只是巨头的游戏," 一位MCN机构创始人表示,他们利用Deep X实现AI批量剪辑,产能提升7倍,已开发出自有SaaS服务。

 

便携时代:让AI走出机房,走进现场

Deep X真正颠覆行业的,不仅是“跑得快”,而是“带得走”。

在建筑工地上,设计师携带Deep X进行BIM模型实时渲染,3分钟出图、当场确认方案;在医院会诊中心,医生用Deep X完成AI影像辅助诊断,漏诊率从8%降至1%;在量化交易桌上,Deep X成为毫秒级策略引擎,将信号延迟降至5ms以下。

"我们不再被机房绑架,算力终于能随场景移动。" 东方超算CTO在发布会上说。

这台“算力盒子”不仅解放了空间,也重塑了工作方式:

从“去机房”变成“算力随行”;

从“排队共享”变成“人机共智”;

从“云端依赖”变成“本地智能”。

对于很多企业而言,Deep X不仅是一台硬件,更是AI普及的“最后一公里”。

 

生态闭环:中国AI硬件的全球突围

长期以来,中国AI产业在算法和应用层具备竞争力,但底层硬件依然受制于人。Deep X的发布,让这种格局出现了裂痕。

在国际标准测试中,Deep X G20 Pro Max的AI综合性能超越NVIDIA DGX Spark达82%,并保持完全兼容的x86生态,Docker镜像与AI框架开箱即用,无需修改代码。

行业分析师指出,这标志着中国企业在AI算力层实现了从“追赶”到“并跑”,甚至“局部领先”的跃升。

"Deep X不仅是一台设备,它是中国AI产业在硬件自主创新上的一次集体突围。"

 

行业落地:算力转化为可见的生产力

截至2025年Q3,Deep X已在金融、医疗、建筑、影视、制造等10大行业完成500+企业部署。

量化金融:策略回测速度提升8倍,3年ROI达4900%;

医疗影像:患者等待时间缩短75%,漏诊率下降至<1%;

建筑设计:中标率从30%升至70%;

影视制作:现场剪辑、即时交片,产能翻倍。

每一个行业的效率跃升,都是AI算力普惠化的缩影。正如东方超算CEO所言:"算力的终点,不是性能参数,而是价值创造。"

 

展望未来:从1000到10000,从中国到世界

按照东方超算的规划,2025年底AppMall.ai的模型数量将突破1500个,并计划在2026年扩展至10000个,覆盖东南亚与中东市场。公司还将开放模型优化SDK,吸引全球开发者共建生态。

"我们的愿景,是让Deep X成为AI时代的‘App Store’——每一个AI模型都能在这里找到归宿,每一个企业都能即插即用。" 东方超算CEO总结道。

 

AI的未来,不在远方

Deep X的出现,让“AI很难用”成为过去。

当AI部署从工程难题变成一次点击,当企业不再因算力昂贵而止步,当一台巴掌大的设备就能承载智能创造的全部力量——AI的未来,不再遥远,而是正发生在每一个办公桌、工地与诊室里。

这场革命的意义,也许不止于技术本身。

它正在回答一个更大的问题:当AI真正走进每一个人的手中,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声明: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交易请谨慎。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探索
企业
财经
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