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寒露,已经明显感觉到早晚的寒意,尤其是脚,明明穿着袜子,却总像踩着一层凉气,稍不注意就会打个寒颤。这并非错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明确记载“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此时昼夜温差能达到10℃以上,寒气从地面往上返,而双脚作为人体离心脏最远的部位,血液循环慢,自然成了寒气入侵的“第一道关口”。
更让人困扰的是,寒气一旦从脚底渗入,不仅会让人频繁手脚冰凉,还会顺着经络影响脾胃和肺部——有人开始吃不下饭、稍微吃点凉的就腹胀,有人则总觉得口干、干咳,这些都是寒露时节“寒邪伤脾、燥邪伤肺”的典型表现。在这个昼夜温差加大、秋燥明显的时节,该如何养生?让我们从古籍中寻找智慧,用现代方式解读实践。
起居方面
早卧以避清冷,早起以舒神气
《黄帝内经》云:“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寒露后昼短夜长,早卧可顺应阳气收敛,避夜露之寒;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神志清明。
古语云:「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现代养生专家建议重点关注三个部位:
足部保暖:寒气最易从脚底入侵,睡前可用40℃左右温水泡脚20分钟(糖尿病人需注意水温)
腹部保暖:穿上贴身背心或马甲,防止脾胃受凉
颈部保暖:佩戴轻薄围巾,保护风池穴,预防感冒
饮食方面
减苦增甘以养脾胃,润燥滋阴以润肺金
孙思邈《千金要方》载:“秋七十二日,省辛增酸,以养肝气。”寒露时节燥邪当令,易伤肺阴。宜食芝麻、糯米、粳米、蜂蜜等柔润之物,兼食山药、百合、银耳等补肺胃之气。
古籍《饮膳正要》建议:“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可晨起食黑芝麻粥,佐以核桃仁,既润肠燥又养肾精。
芝麻杏仁饮:黑芝麻糊+杏仁粉,早餐来一杯
蜂蜜雪梨羹:雪梨挖空放入蜂蜜蒸熟,润肺效果佳
五白粥:山药、百合、莲子、银耳、大米共煮,健脾胃润肺
#小程序://上海同济堂官方商城/上海同济堂官方商城/aJ78RxkYaolNIlu
五指毛桃茯苓茶是一款非常应季的茶饮,不寒不热,补而不燥,非常适合寒露时节既要防外寒、又要清内湿的养生需求,且不易上火,尤其适合在寒露时节感到身体沉重、疲劳、食欲不振、舌苔厚腻的“脾虚湿困”人群。
寒露养生,核心在于顺应“燥”与“寒”的节气特性,从内到外做好身心调和。既要通过合理方式为身体补充水分与养分,守护脾胃与肺腑;也要注意根据气温变化及时调整衣物,做好足部、腹部等关键部位保暖,避免寒邪入侵。同时,保持规律作息与平和心态,让身体更好地适应季节转换。也可以到上海同济堂官方小程序挑选心仪的养生好物。愿大家都能掌握寒露养生的关键,远离秋燥与寒邪困扰,在深秋时节保持身心舒畅,安然享受这份独特的秋日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