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6日,由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指导,河南省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主办,河南省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民办艺术教育委员会、洛阳华洋学校联合承办的“民办艺术教育与社会艺术培训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洛阳拉开帷幕。来自全省乃至全国的教育主管部门领导、艺术教育专家、民办教育机构负责人等百余位嘉宾齐聚一堂,以“规范・创新・提质・赋能”为主题,共探新时代河南民办艺术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
一、高规格启幕:聚行业精英,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
本次研讨会规格空前,参会嘉宾涵盖政策制定者、学术权威与实践先锋,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会长刘波,国家督学、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副司长郑增仪,河南省人大民族侨务工作委员会原副主任仝俊宽,河南省十一届政协提案委副主任、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王永苏等重量级人物,为会议注入高水准的政策解读与学术支撑。
王其锋致辞:直面行业挑战,搭建协同平台
开幕式上,河南省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王其锋率先致辞。他指出,民办艺术教育作为美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在丰富教育供给、传承优秀文化中作用突出,但当前仍面临“规范秩序、提升质量、创新模式”三大核心挑战。本次研讨会正是为回应时代关切而生,旨在通过政策解读、经验分享、圆桌对话,为行业搭建“开放共享的高端交流平台”,推动形成“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良好生态”,最终助力河南儿童文化艺术事业繁荣。
韩志峰发言:华洋十五载深耕,勇担承办使命
随后,洛阳华洋教育董事会秘书长韩志峰代表承办方致辞。他介绍,洛阳华洋学校自2010年创办以来,已成长为拥有“12K一贯制集团化办学体系”“一校七区”规模、在校生超5000人的洛阳民办教育第一梯队学校,正迈向“全国知名、河南一流、洛阳领军”的新目标。此次承办研讨会,既是对学校十五华诞的重要献礼,更是华洋作为“河南省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副会长单位”,践行“相互支持、共同成就”办会承诺的责任担当。韩志峰承诺,华洋将为会议提供全方位保障,助力参会嘉宾深度交流、满载而归。
二、思想碰撞:多维度解构艺术教育痛点与路径
16日上午的主题演讲环节,多位专家从政策、实践、理论层面切入,为民办艺术教育“破局”提供新思路。
王百姓:接地气谈教育问题,传递家国情怀
全国劳动模范、公安系统一级英模、“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王百姓,以质朴直白的语言分享了对当前教育的观察。他避开理论空谈,聚焦“艺术教育如何贴近生活、培育责任”,结合实例指出部分艺术教育存在“脱离实际、重技艺轻素养”的问题,呼吁从业者回归“以美育人”本质,用艺术教育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其“接地气”的分享引发在场同仁强烈共鸣。
皇甫晓涛:三问破题,探索“双减”下艺术教育新路径
北京交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皇甫晓涛,以三个尖锐问题开篇——“文化基因与成长的极限,可否突破?素质教育的主体构建,可建模否?复杂性的文化基因组链,可否培育?”他围绕“双减”政策背景,提出社会艺术教育需从“单一培训”转向“校社协同、科技赋能”,建议通过“文化基因挖掘+数字化教学”创新模式,打破艺术教育的“成长天花板”,构建“可复制、可推广”的素质教育模型,为行业提供了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价值的解决方案。
王永苏:锚定河南现状,指明区域发展方向
河南省十一届政协提案委副主任、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王永苏,则聚焦河南民办艺术教育的“区域特色”。他分析,河南作为文化大省,民办艺术教育拥有“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市场需求旺盛”的优势,但也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优质资源集中在省会”的问题。他建议,未来应加强“省域内资源联动”,推动优质艺术教育课程向县区下沉,打造具有“中原辨识度”的民办艺术教育品牌。
三、深度研讨:覆盖全学段,探索实践新范式
16日下午,研讨会进入“分学段、重实践”的深度研讨阶段,嘉宾分享覆盖学前到高中全学段,同时通过圆桌论坛推动智慧碰撞。
刘波:从国家层面强调社会艺术教育价值
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会长刘波,从国家美育战略高度致辞。他指出,社会艺术培训是学校美育的“重要补充”,在“双减”政策下更需承担起“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培育艺术素养”的责任。他指出,行业“坚守育人初心,规范办学行为”,通过优质艺术教育助力“教育强国”建设,为青少年全面发展筑牢基础。
全学段实践分享:从学前到高中的“艺术教育图谱”
学前教育:河南省全程学前教育发展中心理事长刘云敏,围绕“学前艺术教育的前景与展望”分享,提出“游戏化艺术教学”理念,建议通过绘本、音乐、手工等趣味形式,培养幼儿的艺术感知力,避免“超前培训”违背幼儿成长规律。
民办校实践:洛阳华洋学校联合办学方代表、洛阳一高教育集团总校长李有忠,分享“华洋模式”的特色实践。他介绍,华洋通过与洛阳一高教育集团深度合作,构建了“文化+艺术”双轨课程体系,开设豫剧、舞蹈、美术等20余门艺术社团课程,同时设立“累计3000余万元奖学金”资助5000余名学生,既保障了教学质量,又彰显了社会责任,为民办校艺术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改革路径:中国传媒大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网络与新媒体研究所副所长屈高翔,聚焦“改革和规范中探索艺术教育新路径”。他建议,民办艺术教育机构需“合规先行”,同时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教学形式,例如通过直播、VR等手段扩大优质课程覆盖面,实现“规范与创新并行”。
艺术设计教育:黄河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付中承,则从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衔接角度分享,提出“艺术设计教育需从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创新思维”,建议民办艺术培训机构加强与高校合作,搭建“升学-就业”衔接的艺术人才培养链条。
圆桌论坛:智慧碰撞,凝聚实践共识
下午的“文化艺术教育创新实践发展圆桌论坛”由中国商业联合会直播电商委员会执行秘书长刁豪亮主持,五位嘉宾围绕“艺术教育如何落地‘提质赋能’”展开深度对话。嘉宾们结合各自实践,就“校社资源如何整合”“艺术课程如何与文化课融合”“师资队伍如何建设”等核心问题达成共识:未来民办艺术教育需“跳出单一培训思维,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同时通过“案例分享、资源对接”,推动行业从“分散发展”走向“抱团提质”。
四、华洋样本:十五载深耕,铸就民办教育标杆
作为本次研讨会的承办方,洛阳华洋学校的办学成果成为与会嘉宾关注的焦点。学校创始人熊现乐,作为河南省优秀企业家、洛阳市人大代表,自2010年按“一流示范学校标准”投资建校以来,始终秉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礼聘教育专家、广揽优秀人才,推动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
如今的华洋,不仅拥有“12K一贯制”办学体系,更通过与洛阳一高教育集团合作,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在艺术教育方面,学校开设多元化艺术课程,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在社会责任方面,累计发放3000余万元奖学金,帮助5000余名贫困学生解决入学难题,用实际行动践行“惠及更多洛阳人民”的办学承诺。正如韩志峰所言,华洋的十五年,是“从名不见经传到民办教育标杆”的成长史,更成为河南民办艺术教育“规范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样本。
五、盛会赋能:凝聚共识,开启河南艺术教育新征程
本次研讨会首日虽已落幕,但已彰显出三大核心价值:其一,权威性,主管部门领导与顶级专家的参与,为行业提供了精准的政策导航;其二,实用性,全学段实践分享与痛点拆解,为机构提供了可落地的解决方案;其三,协同性,圆桌论坛与资源对接环节,推动形成“行业共同体”意识。
展望未来,正如王其锋所言,推动民办艺术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时代赋予的共同责任”。本次研讨会不仅将形成会议纪要与倡议书,为河南民办艺术教育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更将搭建起长期交流合作平台。而以华洋学校为代表的民办校,也将继续发挥示范作用,与全行业一道,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