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消息 会员中心 将文章置顶到百度搜索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投稿咨询】
【我也要发广告】

新人限时福利

沉得下、留得住、走得出!路桥“老年学堂”打造养老新“享”法

“每周1次的教学,2—3次的排练,大家都很喜欢。”85岁的路桥区桐屿街道杜岙村村民任彩珠正在杜岙村文化礼堂排练健身操,与大家一起排练聊天让她很是开心,“多亏了这个‘学堂’,让我能够和大家跳跳舞、聊聊天,现在不光身体好,每天心情也很好!”

让老年人从“养老”到“享老”,这都得益于路桥区打造的“一路乡伴·老年学堂”服务项目。

“一路乡伴”是路桥区在新挑战、新任务、新要求下重点打造的礼堂品牌。作为“一路乡伴”礼堂品牌下重点服务项目,“一路乡伴·老年学堂”按照“区级统筹谋划、部门协同合作、镇街分层实施”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农村文化礼堂在老年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礼堂工作特色亮点为基础,整合多方资源,强化礼堂助老服务机制,让“老年学堂”在路桥“沉得下”“留得住”更“走得出”。

“沉得下”,老人自己来“点单”

近年来,围绕着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路桥区两次被评为“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示范县(市、区)”,还承办了今年的台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暨农村文化礼堂工作现场推进会。今年年初,路桥区又入选省“文化礼堂·老年学堂”试点工作,这让路桥更加坚定了做好该项工作的决心。

信心有了,随之而来的工作该如何开展?如何让老年学堂从“一纸文件”真正走向老人的心底?路桥区给出的首个答案是:让老年学堂先“沉下去”。

走进桐屿街道桐杨居,文化礼堂三楼不时飘出悠扬的歌声,里面正在进行的是音乐课的教学,近五十名的老人跟随着音乐的节拍,纵声歌唱。

不同于以往的“有什么,教什么”,路桥各地“老年学堂”采用的是“点单式”教学——老人想学什么,由街道去安排相对应的教师。

“桐屿街道建立“街道—村社”两级老年学堂工作专班工作制度,由街道指导、村社负责人主抓、礼堂管理员对接,明确责任分工,打通师资、场地、设施、课程的壁垒,链接文化特派员、卫生院、小学、派出所等多家单位。”桐屿街道宣传委员王斌表示,目前,6个老年学堂试点共有固定学员500余名,累积授课课程已达60余次,受众4000余人次。

同时,为更好充实师资力量,路桥区还充分发挥区委老干部局、区教育局、区文广旅体局、区老龄委等相关职能单位作用,在教学内容上更“适老”、形式上更“亲老”、获取上更“便老”。去年,路桥区还举行“一路乡伴·老年学堂”开班仪式,邀请各镇(街道)、台州学院教授参加,现场发放“老年学堂”授课聘书。

此外,路桥区还将老年学堂课程纳入《路桥区2024年度文化礼堂“四千工程”项目清单》,下沉区级部门资源力量到基层,目前共召集39个区级部门,开展4974场次针对老年群体的宣讲、培训、讲座等课程。

“以‘一路乡伴·老年学堂’项目为牵引,路桥区依托农村文化礼堂阵地不断强化镇街协同,通过正横向扩面、纵向提质,不断提升办学质量、温度与影响力,让优质资源下沉,让老人爱上‘上课’,打通老年教育和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路桥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徐玮玮说。

“留得住”,激发学堂造血功能

以需求为导向,“一路乡伴 老年学堂”已然走进了老年人的心底,接下来工作又该如何开展?

路桥区给出的第二个回答是:打造“带不走”的“老年学堂”。而将课程做“精”,是其中的关键做法之一。

在蓬街镇小伍份村文化礼堂内,一堂手机摄影课人气爆棚。台下的应日丽听得津津有味,“此前,我们‘老年学堂’已多次开展摄影教学。我们老年人学得慢,忘得快,所以各村之间摄影爱好者会相互交流学习,共同进步,有一些学得好的,也会当起‘老师头’,教其余的老人。”如今,手机摄影“打卡”已逐渐成为小伍份村老年群体里的潮流。

据了解,为将项目做精,路桥区托农村文化礼堂社会化运行项目,联合市新闻传媒中心,精心打造老年学堂精品点位,联动乡镇邀请名师开展“一路乡伴·老年学堂”素养精进计划,课程两学期,帮助老年人进行再提升。目前路桥区55个礼堂累计开设古琴、越剧、国画、抖空竹等45门特色精品课程,授课达5700课时,覆盖老年人6.5万余人次。并形成了新桥华章村“慈孝文化·悦享夕阳”、横街云湖“朝夕相伴·老少同乐”、蓬街五联村“非遗新韵 乡伴文明”等一批特色品牌。

路桥街道的老年人,也是该素养精进计划的受益群体之一。目前路桥街道已打造出特色文化团队,培育出一批乡土文化人才和精品文化节目。

为了将“老年学堂”留下来,路桥区还在文化礼堂策划开展“一路乡伴·越韵悠长”礼堂戏曲行动、奥尔夫音乐学堂、“一路乡伴·健康同行”、礼堂艺术团打造等“老朋友 礼堂见”品牌行动,并将该行动与“老年学堂”教学计划相结合,组建区级“老年学堂”文艺团队,依托“礼堂达人秀”“我要上村晚”活动,开展常态化文艺巡演,让老年人学有所用、用有所成。

截至目前,共开展“老朋友 礼堂见”系列活动110余场次,覆盖老年群体4万余人次;老年艺术团共吸纳成员800余人,举办“礼堂达人秀”巡演、“经典老歌演唱会”“我们的节日”系列晚会等活动62场次,参与演出的老年群体达5000余人次。

既搭平台又搭舞台,路桥区不断丰富学堂课程,创建多样化的学习场景,让老年学堂成果留在老年人心中,打造带不走的“老年学堂”。

“走得出”,多元融合注活力

要将“老年学堂”这片文化树林“种密”,离不开“肥料”的多样化。着眼于经验可复制、可推广,路桥区整合各方资源,探索社会化运行机制。

“‘政府主导监督、社会多元参与’,我们以创新、开放、共赢的理念引入国资平台、志愿服务团队、培训机构、高校名师、创业青年等多方力量探索‘老年学堂’运营方向,为文化礼堂办学注入全新活力。”路桥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中心副主任陈俊伶说。

在路北街道,健身操、越剧、电吹管等“老年学堂”课程十分抢手,与其他等地的不同,路北街道立足自身“社区合作人”制度的特色与亮点,对接街道内的公益组织“艳阳天社工”以及千艺艺术培训有限公司等辖区优质社会培训机构资源,聘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素养的教师,每周开展教学工作。

“‘艳阳天社工’在街道大部分社区都驻扎有2-3名文艺工作人员,只要社区有需求,便会开展常态化、高频次教学活动。”路北街道宣传委谢世杰说。

除了开展各类“老年学堂”课程,路桥区还极力丰富第二课堂。

依托路桥区的人文资源和地域特色,路桥区结合政府资源、非遗资源、文化特派员项目,在特色文化礼堂串联起研学路线,带领老年人走进乡村记忆馆、红色教育基地,组织体验茶礼、传统服饰、曲艺、扎染等主题实践活动,丰富老年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此外,路桥区还与市、省级平台以及新媒体(抖音、小红书)开展深入合作,多元融合,多形式创作老年流量爆款,截至目前,开通“一路乡伴”文化礼堂音号发布老年学堂主题短视频95条次,视频总浏览量近700万。

树木成林非一日之功。“一路乡伴·老年学堂”的“活”与“火”,实则是“一路乡伴”品牌在路桥区的“深”与“实”。面对“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这一课题,路桥区已然聚好“精气神”。(通讯员:陈韦业

声明: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交易请谨慎。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探索
企业
财经
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