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电工包上的每道划痕都是电网发展的年轮,这本陈旧的工作日志记录着电力服务的故事......”近日,在国网徐州市贾汪区供电公司档案陈列室,2025年新入职的5名员工围聚在展柜前,聆听老班长讲述泛黄工作日志背后的奋斗往事。这是该公司将实物档案管理深度融入新员工培训的生动场景,也是传承“人民电业为人民”初心的创新实践。
作为今年全国品牌故事大赛获奖作品《传包记》的原型载体,陈列室中斑驳电工包等已成为新员工入职教育的“第一课教材”。室内珍藏的1994年公司成立以来不同年代的皮插、虎口钳、红外测温枪等10余件工具类实物档案,串联起贾汪电网从“螺丝刀时代”到“数字化运维”的演变图谱。今年新员工培训,特别增设“档案解谜”环节,邀请退休员工现场演示传统工具使用,新生代中坚力量展示新工具、新方法,新员工通过比对不同时期的工具,在实物触摸中感知技术革新脉络和电网精神的力量。新员工刘凯歌在参观后写道:“当亲手翻开老师傅们在应对2015年夏天特大暴雨灾害时的工作日志,那些褪色字迹突然变得滚烫。我们接过的不仅是工具,更是前辈们用青春淬炼的电力精神。”
据悉,近年来贾汪公司通过抢救性收集老物件、数字化修复历史影像、系统化整理口述档案,已形成涵盖奖牌奖状、工器具、发明创造等三大类20多件藏品的实物档案矩阵。正如该公司档案管理负责人所言:“这些带着岁月包浆的老物件,既是解码电力基因的精神密码,更是照亮前行道路的火种。我们要让每件档案都成为传承的纽带,让电网精神在触摸中永续流传。”(作者:戴广剑、李海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