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2025工博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三十万平方米的展馆内,智能机器人舞动精准轨迹,高端装备低鸣运转,来自全球近3000家企业在此共绘工业未来图景。本届工博会不仅是其二十五载历程的里程碑,更见证了中国工业向“新”而行、迈向“智造无界”的新起点,未来也将成为全球工业技术创新的“奥林匹克”赛场,汇聚更多引领行业变革的尖端力量。
从“展示平台”到“生态枢纽”的升维
本届工博会首次构建了“1+3+9+10”的框架体系,即一场开幕式、三大特色展、九大专业展和十场高端峰会。其中,国家新型工业化成就展集中呈现了从C919大型客机到国产大型邮轮等“大国重器”,以及80个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成果,系统性展示了中国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转型脉络。
而最大的亮点,无疑是机器人技术的集中爆发。机器人展区真正体现了“智造无界”。从实现“灵巧操作+直膝行走”的人形机器人Atom,到前沿的协作机器人PoWa,再到满足精密装配零误差的智能纠错系统等展品显示,中国在智能感知与自主决策等核心技术上正取得关键突破。与此同时,库卡“iico易可”、爱普生LA-A系列等一批深度本土化定制产品的涌现,表明国际巨头正将研发重心向中国市场倾斜,与中国产业链深度融合。
从“钢铁巨人”到“智能体”的角色变迁
作为一个全球工业创新生态的核心枢纽,工博会已经完成“根本性的演变”,早已超越单纯的产品展示,而是成为一个洞察未来工业趋势的风向标、链接“政产学研资”的关键平台。最深刻的演变是展品内涵的变革,从开展之初的机床、重型机械这些‘钢铁巨人’,到今天的芯片、算法、一体化解决方案这些‘智能体’,这代表着中国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的跃迁。
未来,工博会将继续强化3大角色:成为全球工业技术创新的“奥林匹克”赛场,吸引更多颠覆性、全球首发的技术在此亮相;成为新兴产业合作的国际枢纽,特别是在低碳科技、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搭建起跨国合作的坚实桥梁;成为赋能整个产业链生态的推动者,通过“展+会+活动”一体化模式,推动中国智造与全球资源深度融合,助力新型工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