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消息 会员中心 将文章置顶到百度搜索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投稿咨询】
【我也要发广告】

新人限时福利

“紫砂之源 文脉之汇”宜兴金沙寺遗址文化学术会隆重举行

11月15日,“紫砂之源 文脉之汇”宜兴金沙寺遗址文化学术会在江苏省宜兴市隆重举行。本次学术会汇聚了来自考古、历史、艺术、非遗保护等众多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与会者围绕金沙寺遗址的文化价值与历史脉络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与深入的研讨,旨在解码其深厚的文化基因,并为这一重要文化遗产的“活化”传承探寻可行路径,为宜兴地域文脉的延续与创新发展注入崭新动能。

坐落于宜南山区的金沙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据史料记载,自唐代起,该地便以其清幽的环境与独特的人文气息,吸引了如陆希声、苏东坡、岳飞等历史名人于此寓居,留下了“竹符调水”、“题壁抒怀”等千古佳话,为这片土地积淀了丰富的历史层理。尤为重要的是,明正德年间,士人吴仕携书童龚春(亦作供春)在此读书。正是在此期间,龚春创作出了被后世公认的第一把紫砂壶,此举奠定了金沙寺作为中国紫砂艺术发源地的崇高地位。此外,寺南庑前的金沙泉,其水质清冽甘甜,与历史上享有盛名的阳羡茶、以及由此诞生的紫砂壶,共同构成了闻名遐迩的“饮茶三绝”,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茶文化体系。

此次学术会议规格高、研讨深入。与会专家们通过细致的史料分析、严谨的学术论证与多角度的跨界交流,对金沙寺遗址的文化内涵与历史地位达成了重要共识。会议一致确认:金沙寺遗址不仅是紫砂艺术的源头,更是多元文化的交汇之地,是“紫砂之源、文脉之汇”的核心载体与关键支点。它不仅是宜兴地方文化不可或缺的瑰宝与根脉所在,更在太湖西岸地区,乃至江浙皖三省交界区域的宏观文化格局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其文化辐射力与影响力跨越时空,极为深远。

本次学术会不仅关注历史溯源,更着力于当代传承。会议特邀了民国壶艺名家李宝珍嫡孙、百年宝珍掌门人及倒焰窑传承人李建秋等业界代表参加。他们在会上分享了紫砂工艺传承与创新的实践经验,为传统技艺如何融入现代生活提供了宝贵思路。这体现了本次会议连接历史与未来、理论与实践的特点。

近年来,宜兴市高度重视地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通过广泛征集史料、深入开展学术研究、积极探索文旅融合等多种方式,对金沙寺遗址文化进行了持续而深入的挖掘,不断激活其内在的文化生命力。本次“紫砂之源 文脉之汇”学术会的成功举办,是该项工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对金沙寺遗址的认识与研究进入了更系统、更全面的新阶段,其所汇聚的学术智慧与提出的传承“良方”,必将为金沙寺遗址未来的保护、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引,进一步推动宜兴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声明: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交易请谨慎。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探索
企业
财经
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