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宋丹辉女士还是西安曲江新区“余心堂”的总经理,在茶香和交流与亲历中捕捉到医疗健康领域的痛点。仅仅一年之后,她已在医疗营销与健康管理领域走出了实质性步伐——成立三家公司,完成了从构想到实践的跨越。这一年,她的选择与行动,成为业内关注的一个鲜明案例。
第一步:技术触角的伸展。2019年1月,上海壹辉联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宋丹辉担任运营经理。公司成立之初,外界并不看好。医疗行业一向技术门槛高,跨界者要想在此立足并非易事。
但宋丹辉的切入点与众不同:她并不一味强调技术本身,而是将营销逻辑与数据分析方法论嫁接到医疗场景。她带领团队开发了一套“用户行为分析+健康需求建模”的实验方案,尝试通过数据标签捕捉患者的健康行为和就诊偏好。“医疗机构很清楚自己有多少病人,却很少知道这些病人为什么来、为什么走。”宋丹辉在一次闭门会上直言。壹辉联创的工作,正是帮助医疗机构建立这种认知。
当有一家民营医院试点这一方案后,发现通过数据分析锁定的“高依从性人群”转化率提高了近一倍。试点结果表明,数据驱动的方法可显著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与精准性。
与此同时,宋丹辉还在探索更复杂的算法模型,尝试将大数据挖掘与时序预测结合,为医疗活动策划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步:区域化的深耕实验。如果说壹辉联创是方法论的起点,那么4月成立的西安分公司,则是她对“本土实验”的一次押注。宋丹辉亲自担任总经理,组建西安团队。
在西安,她尝试搭建一个围绕慢性病管理的完整闭环:从线上问卷调查、体检报告解读,到患者行为跟踪与随访建议,力求把“短期就诊”转化为“长期管理”。“慢病患者往往不是缺乏诊断,而是缺乏持续的陪伴和管理。”宋丹辉说。她在西安的实践,就是要把营销逻辑转化为“陪伴逻辑”。
一家本地三甲医院参与合作后,在心血管病随访人群中引入了这套方案。数据显示,在参与试点的慢性病患者群体中,三个月内患者复诊率提升了42%,用药依从性也有明显改善。医院负责人评价:“她把商业思维变成了医疗服务的工具,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可能。”
这种模式的尝试,引发了不少媒体关注。有评论称,宋丹辉的跨界并非“营销人闯入医疗”,而是用跨界视角提醒行业,医疗服务也需要“用户思维”。
第三步:前沿赛道的跃迁。7月,宋丹辉再次出手——这一次,她将触角伸向基因与健康管理的前沿领域,成立了上海颢然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并出任总经理。
“基因检测的结果,不能停留在冷冰冰的数据和结论。”她在接受采访时说,“它应该成为健康管理的入口。”在颢然基因,她带队提出了一套“结果—解读—行动”的用户框架,力求让普通消费者也能理解复杂的基因信息。例如,在一份高风险提示中,系统不仅会标明风险概率,还会配套生活方式建议和就医路径。
业内观察者认为,这种尝试突破了传统基因产业的边界,将其从“实验室服务”延伸到了“生活服务”。有专家评价:“她实际上在推动基因检测从‘结果导向’走向‘行动导向’,这是整个行业正在寻找的转型路径。”
2019年的宋丹辉频频出现在行业论坛上,她的跨界实践也成为业内讨论的热点。有人质疑她“跨界过深”,也有人认为正是这种“不设限”的思维带来了新可能。一位医疗科技公司的高管坦言:“医疗行业常常固守在既有模式里,但宋丹辉的出现,让我们意识到,营销和健康管理之间可以被更有效地融合。”
回顾2019年,宋丹辉的“三步棋”并不是零散的动作,而是一个清晰的递进过程:从壹辉联创的技术触角,提出数据驱动的可能性;到西安的实践实验,证明模式的可行性;再到颢然基因的跃迁,切入前沿赛道,推动行业边界的延伸。她展现的,是系统性思考与执行力,这让她逐渐从“提出问题的人”,成长为“推动模式改变的人”。业内人士认为,正是这种“前瞻性+执行力”的结合,使她在医疗营销与健康管理领域具备了持续突破的潜力。
2019年的宋丹辉,已不仅是跨界者,更是趋势的引领者。她的布局,让医疗营销与健康管理的结合有了新的注脚,也让行业看到了跨界思维的力量。而这,或许只是她更大棋局的开始。
(文/范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