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有幸观看了人民艺术家、中国榜草大师张源达先生的现场创作。深感这是我在快节奏时代领略中国书法独特魅力的难得契机,和难得的欣赏书法艺术的心灵洗礼。而当我得知以抗战胜利 80 周年为主题的《中国当代艺坛巨匠大典》特邀其入编,更觉这是其艺术力量与时代主题的深刻呼应,更深刻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
初见:气定神闲,蓄势待发
只见先生神情自若地立于案前,文房四宝为伴,没有繁复的装饰,这份从容展现了艺术家的自信与从容,恰如抗战岁月里国人坚守的定力,也让观者感受到了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它不需要华丽的舞台和复杂的道具,只需一笔、一纸,便能演绎出万千气象。
创作:笔走龙蛇,行云流水
先生轻轻拿起毛笔,蘸墨、调锋,然后缓缓落笔。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了。只见他手腕轻转,其笔锋时而迅猛如冲锋号角,时而温婉似战地晨曦。每一笔都恰到好处地落在纸上,每一划都充满了力量与韵律。尤其是当他运用“三悬”(悬纸、悬腕、悬笔)技法时,更是令人叹为观止。他将纸张悬挂于空中,仅凭单手执笔,在没有任何支撑的情况下完成了整幅作品的创作,这不仅仅是对技艺的考验,更是对心性的磨砺。悬空挥毫的魄力,恰似先烈们无依无靠却奋勇向前的决绝!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能看到先生蘸墨时的迟疑,运笔时的即兴调整,甚至偶发的“失误”通过巧妙的笔法将其转化为作品的一部分,真正做到了“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这种将创造焦虑公开呈现的做法,打破了书法作为完美艺术的神话,观众实际上见证了一个包含犹豫、突破、高潮的完整叙事弧线。这种“过程美学”恰恰回应了当代艺术对完美成品观念的质疑。
作品:气势磅礴,意境深远
经过不断的挥毫泼墨,一幅幅精美的书法作品逐渐呈现在众人面前,不仅字体遒劲有力、结构严谨有序,如不屈脊梁,传递了先生的豁达乐观,正如民族在苦难中淬炼的精神。笔墨间的层次感,仿佛勾勒出抗战历程的起伏 —— 从艰难相持到最终胜利的壮阔画卷。此外,他还特别注重笔墨之间的对比关系,通过粗细变化、浓淡交替等手法增强了层次感,使得整个作品更加生动立体。
感悟:传承创新,匠心独运
观看完先生的现场创作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不仅是因为他那精湛绝伦的技艺让人折服,更重要的是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坚守深深打动了我。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变化的背景下,先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只要心中有爱、手中有技,就能让古老的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他不仅继承了前人的优良传统,还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无论是对于书法爱好者还是普通民众来说,这都是一种宝贵的启示——传统的生命力不在于形式的固化,而在于精神的重生。
总之,这次近距离观摩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难得的经历。它让我感受到了源达先生的非凡才情与创造力,先生对传统的坚守与创新,作品大气磅礴、刚柔相济、神采飘逸,将书法艺术的魅力体现得淋漓尽致;也让更多人透过笔墨,读懂书法不止于艺术,更是精神的传承。
(作者:资深榜草书法艺术评论员 陈哲道/榜草书法高级研墨师、张源达大师高徒 关惟中)
张源达先生个人资料:
张源达,字键鸿,号锴浚。籍贯:广东。中国榜草创始人,中国大草书法领军人物,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工业经济学博士,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高级经济师、企业管理学教授。现任:上海长源书画艺术馆馆长、中国众创大会组委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华夏百强企业书画院院长,北大新世纪未名书院副院长。人称“书法家中的博士后,博士后中的书法家——跨界典范”。
张源达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人民书画家、人民功勋艺术家、人民喜爱的书画家、党旗下的艺术家、中国当代书坛圣手、新时代国家艺术楷模、中国国礼书法家、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博鳌中国当代最具收藏潜力的艺术家、全国两会书画界代表人物·百年巨匠、中国精神·榜样人物、中华英才·百年英才、中国榜草大师、礼赞百年时代人物,并获得中华书画非遗文艺功勋奖。
张源达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2002年晋升为企业管理学教授。自幼酷爱书法,7岁即开始习帖临画,13岁参加省美展,由于勤奋好学,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独创了“三悬”的创作手法,即悬纸、悬腕、悬笔,他不需要案台和毛毡,将宣纸垂直悬起,毛笔在悬起的宣纸上创作,似行走的龙蛇游刃有余。
张源达在榜书创作基础上,将草书和榜书深度融合,独树一帜把榜书草书化,创立中国榜草书体。张源达不仅汲取前人经验融会贯通,而且加以创新。他的榜草作品大气磅礴,刚柔相济、神采飘逸,表现出雄浑、博大、凝重的文化性格,备受名家赞誉。其展现的阳刚之美,是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给人以昂扬、奋进、超越之感。
2025年7月荣登世界艺术榜十大传奇性标榜人物榜单,并获海内外媒体展播报道。
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