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消息 会员中心 将文章置顶到百度搜索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投稿咨询】
【我也要发广告】

新人限时福利

“青衿聚微光,星火汇桑田”乡村振兴助农——青春赋能乡土,汗水浇灌丰收

暑期社会实践 | 三江学院 | “青衿聚微光,星火汇桑田”乡村振兴助农实践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锤炼本领、服务三农发展,近日,三江学院“三下乡”实践团队走进江苏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如花家庭农场,以“青衿聚微光,星火汇桑田”为行动口号,开展了一系列扎根田间的助农实践活动。从前期的田间调研到实地技术实操,从产销渠道对接再到长效帮扶机制建立,队员们用脚步丈量土地,以实干诠释担当,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一、田间调研摸底,精准对接需求

抵达农场后,实践团队迅速投入工作。队员们围绕农场生产经营现状开展实地调研,深入桃园、玉米地等作物种植区,与农场负责人细致交流,详细了解种植规模、品种特性、生长管理技术及市场销售渠道等情况,认真记录农场在生产、流通环节中存在的实际需求与难点问题,为后续精准施策奠定基础。

 

 

 

 

图为与农场负责人交谈

图为团队成员深入实地调研

二、农事实践练兵,体悟耕耘不易

在农事实践中,队员们学到了不少实用技能。他们向农场技术员系统学习桃树嫁接技术,从接穗选取、切削角度到砧木处理、绑扎固定,每一个步骤都反复练习,从生疏到熟练,深刻体会到现代农业技术对增产提质的重要性。盛夏时节,桃园丰收正盛,为保障桃子新鲜度,队员们每日凌晨四五点便踏着晨露进园,严格按标准轻摘轻放,确保果实完好。一箱箱带着露水的鲜桃在田埂整齐码放,晨光中更显饱满鲜亮。

 

 

 

 

图为学习桃树嫁接技术

 

 

 

 

 

图为团队成员在清晨采摘桃子

 

 

 

 

 

图为整理分类桃子

 

玉米地的劳作同样充满挑战。闷热潮湿的环境里,队员们在齐腰高的玉米丛中,向农场技术人员系统学习玉米采收技巧,掌握了通过观察玉米须颜色、触摸果穗硬度判断成熟度的方法,熟练运用“左手扶秸秆、右手拧果穗”的规范动作。他们克服玉米叶划伤皮肤、长时间弯腰劳作等困难,专注投入采收工作,采收的玉米在田埂上整齐堆放,形成一座座“小山”。

 

 

 

 

图为团队成员摘玉米

 

亲身实践让队员们切实体会到农业生产的辛劳,深化了对“粒粒皆辛苦”的理解,也进一步增进了对三农工作的认知。之后,队员们还投入到玉米脱粒工作中,大家分工协作,有的负责搬运玉米,有的操作脱粒工具,现场一片忙碌景象,脱好的玉米粒像金色的珍珠般堆积起来,散发着丰收的喜悦。

 

 

 

 

图为团队为玉米脱粒

 

三、科技赋能农场,提升管理效能

科技赋能为农场发展带来新活力。针对农场桃园面积广、人工巡视效率低的问题,实践团队将无人机开进了果园。队员操控着机器在桃树林上空盘旋,屏幕上清晰显示着每棵树的生长状态:哪片枝叶有点蔫需要浇水,哪棵树挂果太密得疏剪。“以前绕园走一圈得大半天,现在半小时全看完!”农场负责人盯着实时画面,对这种高效的巡视方式赞不绝口。无人机的运用,不仅节省了大量人力,还能更精准地掌握果树生长情况,为科学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图为团队成员操控无人机巡查

图无人机巡查桃园照片

四、多维推广拓路,助力农货出山

为了让农场的桃子、玉米走出田间,队员们化身“宣传员”,积极拓展销售渠道。他们结合农场“省级示范”资质与生态种植优势,设计宣传海报和宣传扇,突出“凌晨鲜摘、直供直达”等核心卖点,清晰标注购买渠道,有效提升了产品市场吸引力。在线下,队员们通过张贴海报、发放宣传单页等方式扩大本地影响力,还向当地居民热情介绍农场的产品,不少居民被吸引,纷纷前来购买。

 

 

 

 

图为团队成员设计的宣传扇

图为团队成员设计的海报

 

 

 

 

图为团队成员线下销售过程

图为团队成员给当地居民宣传

线上推广也不甘示弱。队员们跟着果农凌晨进桃园拍采摘,镜头里带着露水的桃子泛着红晕;蹲在玉米地记录从灌浆到成熟的全过程,配上“每颗玉米粒都吸足了阳光”的文案;还拉着农场阿姨对着镜头聊天,听她讲“不用化肥、不打农药”的种植经,朴实的话语反倒让网友直呼“想下单”。抖音账号里的田间视频累计观看千余次,小红书上的助农日记也吸引了不少关注,不少人留言:“隔着屏幕都闻到香味了!”队员们还分工参与桃子售卖、分级装箱及物流对接等工作,形成从田间到市场的全链条助农服务,线上销售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图为团队成员帮助打造的抖音账号

图为小红书宣传照片

 

 

 

图为团队成员线上销售成果

 

五、约定长效帮扶,播撒振兴火种

实践快结束时,队员们和农场签了份“青春约定”:以后线上帮着运营账号、更新宣传内容,假期再回来帮忙。他们还整理出《农场发展建议报告》,里面的12条实打实的主意——从搞“亲子采摘体验”到推“玉米鲜榨汁试喝”,都是大家在田埂上你一言我一语凑出来的,为农场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图为《农场发展建议报告》

从拨玉米的汗水到无人机的光影,从镜头里的笑脸到纸上的建议,三江学子用脚步丈量土地,把青春的“微光”汇入乡村振兴的星火。就像队员们在实践日志里写的:“踩过泥土才知道,最好的成长,永远在扎根的地方。”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队员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知行合一”,将课堂知识与田间实践相结合,既为如花家庭农场的生产销售提供了切实助力,也在服务三农的过程中锤炼了意志、增长了本领。下一步,实践团队将持续总结经验,将助农行动中的“微光”汇聚成更持久的力量,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与担当。

 

 

图为团队成员合照

声明: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交易请谨慎。
网友关注排行
科技
探索
企业
财经
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