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季度实现GDP近千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超650亿,二者总量均稳居浙江第一……今年以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继续走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而这背后,“阳光雨露”的“靶向供给”正是发展路径的秘诀之一。
这其中,有一场“及时雨”叫知识产权保护。
“当时研发投入像无底洞,资金链比较紧张,可技术必须马上申请专利保护。”杭州易速微控基因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王静静回忆,在企业技术攻关的关键阶段,余杭良渚新城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主动上门,为企业提供了“零成本”专利申请服务,帮助企业完成9件核心专利、7件商标变更和3个软著的申报布局,节省数万元成本。
不仅如此,平台还为企业发放2000元服务兑换券,助力企业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如今,企业自主研发的EZseq测序技术成功突破国外垄断,以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填补了国内二代测序试剂的空白。
“行走的办事大厅”活动
这样的暖心服务在余杭已成常态。今年以来,余杭高质量推进“为企办实事”工作,以服务企业“一个口子进出”为原则,建立健全部门与部门、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常态化协同会商机制,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推动重大事项落实。特别是在人才服务方面,创新推出“一件事+两张网”模式,通过“新居民一件事”集成改革实现多部门联办,运用公安大数据构建动态监测11万高素养劳动者的“雷达网”,依托政企服务群织密覆盖近5万人的“服务网”,为企业留才引才、高素养劳动者安居乐业提供服务保障。
五星铝业技术骨干王先生的经历就是生动例证。五星铝业是余杭区一家主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用基材、钎焊铝箔的公司,是全区高技能人才证书发证数量最高的公司之一。该企业技术骨干王先生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却一直未曾落户,归属感较低。在了解到王先生的情况后,余杭区企服中心协同区公安分局上门为其进行落户指导,成功帮助王先生积分落户,圆了他的“杭州安家梦”。
通过推进涉企涉人才问题的高效闭环处置,余杭积极打通服务企业“神经末梢”。截至今年4月底,余杭已受理企业(人才)各类诉求及咨询3025件,重点推进了同花顺申请新建人行横道、英特帕普传动周边新增公共自行车服务点等难点问题的解决。
“省心”驿站
此外,聚焦低空经济、数字文化等特色产业,余杭还重点打造了特色产业“省心”驿站,并聚焦驿站个性化需求,常态化开展“雨露课堂”政策解读、政企恳谈会等活动,为企业和人才“送政策、送服务、送要素”。
在余杭这片创新创业热土,政务服务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养着企业和人才发展。从知识产权保护的“及时雨”,到人才安居的“暖心桥”,余杭坚持用一项项精准服务践行“好阳光、真雨露、心相印”的庄严承诺,以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不断擦亮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张琴 牟陆滢/文 杭州市余杭区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