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9日,2025一带一路高校人工智能胜任力培养学术会议(2025ACTS)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下称“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开幕。会议以“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与跨界对话”为主题,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杨斌出席会议并作主旨报告,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院长欧阳证主持大会开幕式并致辞。来自中国、马来西亚、泰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阿联酋、土耳其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高校领导、国际组织代表、企业领军者及专家学者近300人出席会议。
杨斌作主旨报告
杨斌作题为“智能时代的全球高等教育愿景:清华大学的战略与思考”的主旨报告,强调应塑造面向未来的高等教育新格局,并提出“XAI”理念,为下一代重新定义卓越的内涵。
欧阳证致辞
欧阳证指出,“一带一路”倡议重在通过知识交流、教育协作实现共同繁荣,高校应成为人工智能治理的积极贡献者,坚持人文引领、协同创新与包容卓越,深化AI与高教融合。
主旨报告嘉宾(从左到右:霍斯特·西蒙、艾哈迈德·法汉·莫哈末·萨杜拉、马诺·洛哈特帕农、叶夫根尼·布尔纳耶夫、彼得鲁斯·穆尔桑托)
多位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的高校代表分别分享了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阿布扎比投资局实验室主任Horst Simon阐述了打造全球协作知识枢纽的愿景;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副校长Ahmad Farhan Mohd Sadullah探讨了人工智能与科技人性化的核心议题;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副校长、首席人工智能官Manoj Lohatepanont介绍了高等教育领域的人工智能转型之路;俄罗斯斯科尔科沃科学技术研究院教授、人工智能中心主任Evgeny Burnaev分析了ChatGPT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印度尼西亚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院长Petrus Mursanto阐述了AI如何助力大学卓越发展。
欧阳证(前排左)代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与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
与印尼建国大学及新加坡信托资产管理签署合作备忘录
会议期间举行了多个合作签约仪式。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与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印尼建国大学以及新加坡信托资产管理公司分别签署合作备忘录,将围绕联合培养、学术交流、合作研究等开展合作。同时,学院与腾讯、美的、迈瑞医疗、中国中煤能源集团、自变量机器人科技、博清科技六家企业达成产教融合战略合作,共同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与技术创新落地。
下午,会议围绕“人工智能·教育·人文——科幻叙事中的未来教育想象”举办分论坛,由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副院长付昊桓主持,来自教育、科技与文学领域的多位专家参与。
科幻作家郝景芳强调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应聚焦学生创造力与因材施教;深圳外国语教育集团党委书记何石明提出了AI与课程融合的“六个阶梯”理念;学堂在线副总裁潘守东和香港城市大学计算学院副院长王诗淇分别就“AI赋能高等教育教学实践探索”和“Tea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作报告。
跨界对话环节
(从左至右:付昊桓、郝景芳、王志忠、何石明)
跨界对话环节,付昊桓、郝景芳、深圳技术大学集成电路与光电芯片学院副院长王志忠、何石明四位专家围绕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各阶段教育、技术与人文如何融合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创意工作坊环节分享(从左至右:王丽、杨为中、张涛)
在创意工作坊环节,院校和教育业界代表深圳高级中学(集团)北校区执行校长王丽、深中南山创新学校创新发展部主任杨为中、深信服科技集团教育事业部副总裁张涛,展示了AI在教学实践中的创新应用。
会议现场
本次会议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人工智能教育合作搭建重要平台。未来,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多样化合作推动人工智能教育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成果共赢,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培养更多高水平人工智能人才,助力区域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