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已故著名画家、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前教授杨耀先生个人画展顺利开幕。本次画展集中展出了杨耀先生艺术生涯中的诸多代表性作品,为艺术界同仁及广大书画爱好者提供了一次领略其深厚艺术造诣的宝贵机会,旨在缅怀这位在山水画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艺术家,并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绘画艺术。
杨耀先生(1938年—2017年6月1日),原名杨耀珍,字子虚,斋号林泉室、尚石草堂,自号林泉室主。其家学渊源,父亲杨宣武同志曾担任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杨耀先生毕生致力于中国画的教学与创作,成果丰硕,曾出版《杨耀画集》、《松树画法》等专著十余部,其中《松树画法》一书因其学术价值与实用价值,于1987年荣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在当代中国画坛审美意识呈现出抽象概括与热情奔放倾向的背景下,杨耀先生的艺术实践提供了富有启示性的个案。观察界有观点认为,部分创作因传统根基薄弱与文化素养不足而易于陷入空洞、单薄与轻佻的困境。杨耀先生的山水画创作则成功规避了此类流弊,其作品始终扎根于深厚的传统底蕴,着重表现自然本体之美。在其描绘泰山的系列作品中,画面纯净,未见现代索道、宾馆或汽车等元素,而是通过纯熟的皴、擦、点、染等传统笔法,凝神聚气地展现山岳的原始风貌与内在精神,其技法中亦可窥见对古代大师如“黄河山樵”等风格的传承与领悟。
综观杨耀先生的艺术成就,其作品实现了古人绘画传统精髓与当代审美意识的高度和谐统一。他并未因追求个性表达而流于偏狭怪异,而是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坚守,形成了鲜明而不失厚重的个人艺术风格。此次画展不仅是对杨耀先生艺术生涯的一次回顾,亦是对中国山水画如何在新时代延续与发展的一次有益探讨。其艺术实践证明,深厚的传统功底与开放的时代意识相结合,是创作出具有持久生命力艺术精品的重要途径。画展的举办,对于推动中国画艺术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