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患者分类管理指南:开启科学透析新生活
面对长期血液透析的现实,患者与家庭常感到迷茫,但透析实则是通往高质量生活的起点。科学自我管理是长久透析的关键。中国透析患者数量已突破百万,本文基于六类典型患者画像,为您梳理核心管理策略。
第一类:初入透析的“新手”
人群特征:刚开始透析,充满焦虑与不确定,对治疗流程和生活方式改变不适应。
核心信息:
-
心理建设:接受现实,将透析视为常规“生命补给”。积极与医护、病友沟通,减轻恐惧。
-
透析原理:理解透析是清除体内水分和毒素,维持内环境稳定。知识越多,恐惧越少。
-
液体管理:严格控制饮水,两次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不超过干体重的3%-5%(如干体重60kg,涨水不超过3kg),预防急性心衰等并发症。
第二类:透析多年的“老战士”
人群特征:透析数年,流程熟悉但易倦怠,面临长期并发症困扰。
核心信息:
-
并发症警惕:重点关注心血管健康、肾性骨病和贫血。定期检查血常规、铁代谢、iPTH、钙磷水平,严格遵医嘱用药。
-
血管通路维护:内瘘患者每日触摸震颤、听杂音;留置导管者保持清洁干燥。异常(如震颤减弱、红肿热痛)立即就医。
-
持续学习:医学在进步,不断学习新知识,与医护团队有效沟通,调整治疗方案。
第三类:合并糖尿病的“糖肾友”
人群特征:因糖尿病肾病透析,需双重管理血糖和并发症。
核心信息:
-
精细控糖:血糖波动对心血管和残余肾功能影响大。加强监测,预防透析中低血糖,可遵医嘱调整胰岛素或加餐。
-
护眼护足:定期眼底检查和足部护理,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足,保障生活质量。
-
饮食“三重门”:严格把控水、盐、钾、磷、糖摄入。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避开高钾水果和高磷加工食品。
第四类:高龄透析的“长者”
人群特征:身体机能退化,常合并多种慢性病,透析耐受性较差。
核心信息:
-
个体化透析:与医生商讨温和模式(如可调钠透析、低温透析),减少低血压、抽筋等不适。
-
营养支持:在限制磷钾前提下,保证优质高蛋白摄入(如鸡蛋清、精瘦肉),必要时使用肾病专用营养剂。
-
防跌倒与活动:透析后起身、行走要慢,预防跌倒骨折。适度活动如散步、太极,维持肌肉力量。
第五类:仍在工作的“奋斗者”
人群特征:希望维持工作和社交,对透析时间和精力管理要求高。
核心信息:
-
合理安排透析:探索夜间或下午班透析,减少对工作的影响。
-
能量管理:透析当天及次日可能疲劳,合理安排工作强度,利用午休短暂休息。
-
“便携式”加餐:随身携带安全零食(如苹果、小饼干),预防低血糖或饥饿。与同事沟通,获得理解支持。
第六类:注重生活品质的“乐活族”
人群特征:追求“活得好”,在透析限制下探索多彩生活。
核心信息:
-
旅行计划:提前联系目的地透析中心,携带病历,实现“透析旅游”。
-
低钾低磷美食:学习肾病食谱,利用烹饪技巧(如蔬菜焯水)降低钾含量,探索安全美味饮食。
-
兴趣爱好:培养阅读、书法、园艺等静态爱好,转移注意力,获得精神愉悦。
通用黄金法则
无论哪类人群,以下核心信息是长久透析的共同基石:
-
管住嘴(饮食管理):
-
水:量出为入,用刻度杯,吃冰块解渴。
-
盐:<5g/天,警惕隐形盐(酱油、咸菜)。
-
钾:避开高钾水果、坚果、豆类、浓汤。蔬菜焯水去钾。
-
磷:限制加工食品、动物内脏、坚果、奶制品。磷结合剂随餐服用。
-
-
遵医嘱(用药管理):严格按时、按量服药,包括降压药、磷结合剂、促红素等,勿自行停药或改量。
-
勤监测(自我观察):每日测量体重、血压并记录,检查血管通路,关注浮肿、呼吸困难、乏力加重等信号。
通过科学管理,透析患者不仅能延长生命,更能提升生活质量。记住,透析是生命的补给站,而非终点。

深圳永福医院作为深圳市卫计委批准建设的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康复、急救、社区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医院,规划建筑面积4万余平方米,床位600张,现已列入深圳市政府卫生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按照三级综合医院标准建设,是深圳市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健康体检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