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周梓轩、钟彩娟)日前,绍兴市越城区鲁迅小学人民路校区一(8)班追梦中队的同学们,走进大禹开元扎染馆,开启非遗扎染的研学之旅,在会稽山大禹古村落里,把传统文化“拾忆”,让非遗技艺“焕新”。
踏入扎染馆,非遗的奇妙世界缓缓铺开。老师化身为“文化引路人”,将扎染这一古老技艺的历史娓娓道来。从岁月沉淀里的传承故事,到植物染的独特奥秘。扎染作为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它以纱、线、绳等为工具,通过对织物进行折、扎、缝、缚、夹等多样组合,再进行染色。在这个过程中,每一道折痕、每一处捆扎,终会呈现独一无二、如梦似幻的图案。孩子们仰着小脸,目光里满是好奇与向往,在文化滋养中悄然厚植自信根基。
当亲手制作的扎染手绢从染缸中“苏醒”,蓝白交织的图案、斑斓的色彩,让孩子们的惊喜藏都藏不住。这一方方手绢,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缩影,也让团队协作的力量悄然彰显——互相帮忙捆扎、分享染色小窍门,“合作的甜”融进了染料里。看着自己的作品,灿烂笑容在稚嫩的脸庞绽放。“研有所获、学有精进”的意义,就这样清晰具象化。
这场研学,打破课堂边界,让非遗不再是书本上的铅字。孩子们触摸染料的温度、感受捆扎的力度,把“传承”二字,从概念变成掌心的纹路、眼中的亮光。当扎染的蓝,晕染开文化自信的底色,我们看见:鲁迅小学的“非遗课堂”,正以匠心为笔,书写孩子们与传统文化的美好相遇。让古老技艺,在新一代的热爱里,续写“焕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