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一线变课堂:武汉科大创新坝上课堂实践教学模式
(通讯员 李宇轩) 7月3日,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山水梦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宜昌市夷陵区西北口水库开展实地调研,探索“坝上课堂”新型教学实践模式。此次活动旨在推动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深度融合,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西北口水库是黄柏河流域的重要控制性工程,承担着农业灌溉、居民供水、生态保护、发电、防洪等五大功能,是宜昌市重要的水利基础设施。近年来,随着流域治理深入推进,水库水质稳定向好,生态效益日益凸显。
调研期间,实践团队在水库管理技术人员的带领下,深入大坝、书库库区管理联防队、水力发电站等关键区域,实地了解水库运行机制与调度流程。学生们现场参与了水质样品采集工作,使用无菌采样瓶规范获取水样,计划带回学校实验室进行进一步检测分析,为后续水质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坝上课堂”采用“边走边讲”的教学方式,将课堂搬到水利工程一线。水库管理人员张亮结合多年实践经验,为学生讲解水库调度策略、生态流量保障措施等内容。学生们纷纷表示,这种沉浸式学习方式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让专业知识更加具象化、实用化。
此次调研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也为高校与地方水利单位搭建起沟通桥梁。未来,学院计划进一步拓展“坝上课堂”应用场景,将其纳入课程实践体系,持续推动产教融合与生态文明教育协同发展。
据悉,“山水梦行”团队已连续三年围绕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足迹覆盖安陆、宜昌等地,形成了系列调研成果,相关报告将提交至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参考。
西北口水库是黄柏河流域的重要控制性工程,承担着农业灌溉、居民供水、生态保护、发电、防洪等五大功能,是宜昌市重要的水利基础设施。近年来,随着流域治理深入推进,水库水质稳定向好,生态效益日益凸显。
调研期间,实践团队在水库管理技术人员的带领下,深入大坝、书库库区管理联防队、水力发电站等关键区域,实地了解水库运行机制与调度流程。学生们现场参与了水质样品采集工作,使用无菌采样瓶规范获取水样,计划带回学校实验室进行进一步检测分析,为后续水质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坝上课堂”采用“边走边讲”的教学方式,将课堂搬到水利工程一线。水库管理人员张亮结合多年实践经验,为学生讲解水库调度策略、生态流量保障措施等内容。学生们纷纷表示,这种沉浸式学习方式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让专业知识更加具象化、实用化。

实践队员认真听张主任讲课
“‘坝上课堂’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创新。”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团委书记、“山水梦行”团队指导教师向爱盟表示,“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近工程,在真实场景中理解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此次调研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也为高校与地方水利单位搭建起沟通桥梁。未来,学院计划进一步拓展“坝上课堂”应用场景,将其纳入课程实践体系,持续推动产教融合与生态文明教育协同发展。
据悉,“山水梦行”团队已连续三年围绕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足迹覆盖安陆、宜昌等地,形成了系列调研成果,相关报告将提交至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参考。
![]() |
山水梦行团队到西北口水库调研
声明: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交易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