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的浩荡浪潮中,中国艺术界涌现出一批熠熠生辉的守正创新代表人物。他们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根基,坚守艺术本真与民族精神内核,秉持对传统艺术的敬畏与传承之心。同时,他们又以无畏的勇气和开阔的视野,积极拥抱时代变革,大胆探索创新表达。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碰撞中,他们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勾勒时代画卷,奏响时代强音,成为引领中国艺术不断前行、彰显民族风骨的时代旗帜。
【时代旗帜 民族风骨】艺术界守正创新代表人物
本期推荐:赵云龙
赵云龙,作为书画领域的杰出代表,其艺术探索与展示不仅辉煌地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以其独特的作品特色,深深触动了每一位观者的心弦。
他的作品,是风骨与品质的璀璨结晶。他以笔为舟,墨为海,每一幅艺术作品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强烈的民族气节。以非凡的视角和炉火纯青的技艺,勾勒出中国品质独有的韵味与风采。这些作品不仅仅是艺术之美的再现,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与体悟,让人在欣赏中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高洁风骨。
他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了艺术领域的范畴,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鲜明符号和民族精神的崇高象征。他用自己的艺术实践,向世界传递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为后世艺术家树立了创作标杆。
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艺术世界,感受中华文化的不朽魅力。
2025-08-14 11:19
99
诗人书法家赵云龙,男,1956年生,字旨藏,斋号静云堂,本科学历。祖籍山东,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央美院客座教授,《中国书法大字典》特邀顾问,辽沈名家讲坛特聘教授,中国炎黄书画协会特邀顾问,北京兰亭书画院丶北京当代环球书画院副院长等。
少时从外祖学书,五体兼收并蓄,亦喜诗词音乐篆刻。书作入选《首届、三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中外草书展览》、《中韩书法交流展》、《当代书法精品展》、《中国近现代书法大展》、《中日破体国际书法大展》、《第二届海内外书画精品展》、《第九届国际美术大展》、《庆祝建党八十周年中国书画家精品赴海外大展》。在中国美术馆、北京历史博物馆、香港、台湾、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地展出百余次。
作品被北京军事博物馆、人民大会堂、香港收藏轩画廊、广西北海博物馆、华侨文化中心等国内外多家博物馆、纪念馆、艺术团体、碑林、碑廊收藏刻碑百余件。在山东丶北京荣宝斋举办个人书展,出版个人书法集六部,出版合集典籍200余部。
可忆僧窗风雨夜 灯花只为一人妍 ——读赵云龙先生作品文/梧桐知赵云龙先生其人必知他与生俱来、严谨求精的品质。他有艺术智慧的天赋又有传统匠人的意志与耐力。艺术内涵表现若是与作者本人的人生经历,美学观相融彻,其创作就会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不间断的创作象僧人打禅,艺术生涯艰苦而孤寂,然痛苦可以是快乐的升华。
他数十年如一日,不曾停笔,书法艺术赋予他的幸福与慰藉是世间任何人、任何事都无法替代的。多年来的磨难并没有阻止他对艺术的追求,孤独寂寞的同时,人生也得到了升华。书法艺术是赵云龙先生的生命,多年来,他秉承着坚毅执着的个性,深居简出、离群索居、不逐名追利。默默地以他自己的风格作书而毫不顾盼外界的流行以及市场品味,在艺术界观念、主义、门派大行其路的今天,赵云龙先生依然故我,大有此舟不入江湖的决绝。这得益于他沉稳的心态,面对纷繁的诱惑不为所动。唯取一瓢水,是他难得的定力。每赏赵云龙先生书作,总被一种强烈的情调所摄,心中顿升艺术之感染力。其作品不但有扎实的中国传统秉承、亦有他个人的观点与情感,古意盎然又不乏超凡的现代感。字行间透露出一种令人难以描绘,近乎灵妙的优雅气质,且有些许飘渺而神秘的气息,充满了情感,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写作外的灵性。其中的沉静与激情、理智与感性、循规蹈矩与放纵不羁、不流于浮华躁动,有魏晋遗风但不泥古,有现代感却不张扬。执着今人爱古人,一切都收放自如 ,尽在掌控中。
曾听一位画家说:“什么是大师、就是能改变一代人的审美观念”,我想这就是赵先生非凡的对美的感悟力,这是他润物细无声自有形的审美观念。喜爱古典诗词的意境也深深影响着他的作品,他不仅诗写的豪迈清新,纤丽雄慨,书法实践和书法理论也独具见解,别具一格。赵云龙先生是性情中人,无论作诗、写字均已韵致取胜。纵逸不群的行草风貌,连面欹侧的行书,端倪古朴的楷书,灵动的隶篆,其书法内在的文人气质都与外表的儒雅醇正超迈绝伦的溶为一体,儒雅氤氲而不失气骨。
无论其巨幅作品还是手札题跋,皆严谨守法,一无草率,点画俊朗清健,灵动活泼,给人一种清风朗月般的勃勃之气,彰显古韵而不乏霸气。他的五种书体中我最喜草书长卷,其潇洒简逸的章草,遒劲婉约的用笔,面目清新的转折跌宕,用笔在缓疾之间有一种爽利之美,又有一种韵致美。行草书笔法精致优雅、古朴而放达。草书飘逸舞动、清丽古雅,刚柔并济、遒劲贯穿。其功力不凡、精粹圆融而生机盎然,每个笔画的回转和线条的游走都和煦完美,呈现出一种智慧的境界,中国古老的底蕴在变化的章法间闪烁着光辉。书法用写意画的“疏密聚散、起伏转折、参差错落、知黑布白”的原则,增添了作品的生机与灵动。
结构上看大小疏密、盘结揖让、变化多样、看似漫不经心、信笔而下,其实柔中带刚、笔致老成。行草穿插相间,流畅自然,墨色枯浓、滋润流畅,使通卷章法适度,富有节奏感和音律感,上下浑然一体,一脉相承,气贯全篇。点划中给人的那种憧憬与洒脱,更是一种心灵的升华,观其书作犹如一场心灵盛宴。书中的那份旺盛的生命力几乎溢出书卷,有着与观赏者喃喃对语和乐声般交响的感觉,书中余韵是以让人细细回味,久久不能忘怀,好奇于怎样的书家有如此的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