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由观点机构主办的2025观点年度论坛在粤港澳大湾区隆重召开。本次论坛以“筑底:增长的象限”为主题,汇聚了来自房地产、金融、产业、科技及消费等领域的龙头企业高层与创新实践者,共同研判行业新周期、探索发展新模式。
国家统计局原局长、阳光保险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邱晓华在主题演讲中指出,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三年深度调整,目前已接近尾声。他指出,尽管销售面积较高点下降约46%、新开工面积下降68%、房价平均回调三分之一,但积极变化正在显现:销售降幅收窄、一线城市价格企稳、土地市场小幅回暖。不过,他同时提醒,住宅待售面积仍处高位,去库存压力依然严峻。
广东省房地产行业协会会长王韶强调,“止跌回稳”的核心在于恢复市场信心。当前消费者对房价预期、交付保障、就业与收入水平的忧虑仍是关键制约。他指出,政策层面正在着力疏通堵点,行业需要保持信心与耐心。
在“观点铿锵行”对话环节,世联行首席技术官黎振伟主持了关于增长路径的讨论。荣宇建设(广州)有限公司董事长朱荣提出,应通过控制土地供应、政府回收存量土地等方式调节市场供求。法国外贸银行亚太区高级经济学家吴卓殷则强调REITs作为政策工具的重要性,既可引导长期资本入市,亦为国际投资者提供兼具收益与规模的中国机遇。
随着行业模式转变,城市更新、代建服务、存量资产运营、商业管理等领域展现出显著活力。广州万溪副总经理杨凯以“花地湾项目”为例,分享未来社区理念的落地实践,包括慢行系统、公共空间整合、社群运营等创新举措。
同熙商业董事长潘杰指出,增量与存量商业的共生已成为城市发展新范式。他以广州为例,指出每年大量新增和更新改造商业面积需更注重去化与运营赋能。金地集团开发管理公司总经理蔡戈鸣则从代建角度强调,“C端看产品,B端看经营,信任看服务”是代建业务的价值核心。
在资产重组领域,宏富产业重组联合创办人黄科杰将自身角色比喻为“企业医生”,强调诊断与资本方法并重。德勤中国企业转型与重组服务合伙人何国樑预测,2025年行业重心将从境外债务重组转向境内债务重整与土地资源盘活。
在“止跌回稳的想象”主题讨论中,多位嘉宾指出,不同区域和业态正呈现分化趋势。世嘉控股董事长朱岳海以海南市场为例,指出三亚购买力仍强,而海口通过城市更新维持了销售韧性。德思勤董事长龙固新强调,城市综合体需以产业导入和人口增长为依托,配合大基建推动项目增值。
第一太平戴维斯广州董事陆国强提出,城市更新是一场“空间革命”,需聚焦“产业换血、民生托底、资金破局”。新城控股建管公司总经理宋立攀从商业与住宅联动角度指出,商住综合体在当下经济环境中显示出显著优势。
旭辉集团高级副总裁刘煜则表示,公司将围绕“好房子”推进产品、流程与供应链三重重塑。而今管理建设集团执行总经理杨明珠进一步指出,“好房子”本质是好产品与服务,需同时实现B端资产增值与C端用户价值。
深圳天利地产集团总裁王永成表示,作为一名深度参与多个房地产项目落地、大宗资产处置与企业债务重组的资深从业者,他指出,在当前周期中,企业需更注重精细化运营和资产有效性管理,通过盘活存量、缩表处理和业务重构寻找新平衡点。他还结合参与重大赛事配套项目的经验,强调房地产与产业、文化、社会需求深度融合的重要性。
广东省房地产行业协会会长王韶在总结中重申,住房永远是重大民生,传统开发模式已难持续,未来必须通过“好房子”、差异化发展满足真实需求。自2008年于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发起以来,观点年度论坛持续见证并推动行业反思与进化,在2025年的新一轮周期起点上,持续探寻回归本质、稳健前行的力量。